一、赞科夫及其教学思想概述
赞科夫(1901~1977年)是前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及俄联邦功勋科学活动家。在国际上,被誉为是与美国的布鲁纳、德国的瓦根舍齐名的“课程现代化”教学论的三大典型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实验,从中得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他指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教学主导思想的五条“新教学原则”:高难度教学原则、高速度授课原则、理论主导原则、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原则以及所有学生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一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对前苏联乃至全世界的教学改革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以赞科夫教学思想为指导,着重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从赞科夫教学思想看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普遍表现出这样一种现状,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课堂效果和质量普遍较低。究其成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能够全面和透彻地理解“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这二者间的关系”。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经过调研发现,在当前外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盲目地加大了英语知识,特别是词汇的输入量,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把大量的语法和知识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而很少注意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致所在以及情感状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困生,极少去关注他们是否真正喜欢这种教授方式,是否能够理解这些知识。导致上完两节课后,教师痛快淋漓地结束了“演说”,学生也恍恍惚惚地听了一些,但最终却什么也没学到这样一种窘况。
2.家庭作业形式的乏味和千篇一律
笔者对在校生英语作业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以作业为乐,且能够很好地完成英语家庭作业的学生占18%左右;视作业为课外负担或通过抄袭他人作业勉强能够完成的学生占75%左右;另有7%左右的学生根本不能、或者说是不愿意去完成作业,其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家庭作业的选择和布置存在着诸多问题,即教师对赞科夫的“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理解不够深刻。纵观国内英语家庭作业的形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总离不开抄写单词、背诵课文和完成课后练习等内容,缺乏形式的多变性和训练的趣味性等。学生疲于应付,也就失去了新奇感。教师布置作业既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也没有一定的针对性,搞题海战术,结果学生的时间花了不少,却事倍功半,到头来收获甚微。试想,一次又一次重复地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又怎么能够提高呢?久而久之,作业就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3.缺乏有效的跨文化意识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语言的学习就是简单的学习语言的词汇、语法和基本形式,总是以今天背诵了几个单词来衡量外语学习取得的进步,总是认为只要词汇量够了,就必定能够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交流。然而,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却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一旦“真枪实弹”地交流起来,却感到困难重重,错误百出,遣词造句不得体,汉式英语屡见不鲜,翻译、理解不断失误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于我们的学生缺乏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由此可知,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其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这种语言在其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运用。学习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不同的文化,以实现跨文化的交际。
4.对学困生的关心缺失严重,教育教学方法欠佳
学困生的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却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个别教师对差等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同样的错误却有意孤立。另有个别教师素质较低,缺少必要的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不是满腔热情地去帮助他们,而是用生硬简单的办法压服、排斥或者歧视他们,导致学生自己也对自己失去信心,最后破罐子破摔,严重破坏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传统外语教学也不能为学困生提供真正的智力活动,把补课和完成大量的英语练习看作是克服学业落后的必要手段。其结果却更加重了差生的负担,阻碍其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他们与其他学生的距离。以上都是与赞科夫的全体同学“一般发展”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赞科夫教学思想对当前英语教学的启示
1.课堂教学应与学生做到情感互补,教学相长,觅求学生的最大发展。
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促进相互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与学生做到情感互补,教学相长。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有效的课堂设问去激发学生探寻本源的兴致,通过严谨的教学态度去规范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情感的交融,以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
2.合理设计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赞科夫提出,知识的广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知识和技巧的巩固,而不必使单调复习的次数过分增多。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应局限于课本词汇或语法等知识的单调、反复练习,这样只会让英语的学习更加枯燥和乏味。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性,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从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拓展性出发,合理设计出“对学生胃口”的高质量家庭作业。
赞科夫同时也指出,教育应在发展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具备了不断向前发展的能力,才能顺利地熟悉和了解他们所不能马上掌握的新知识。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接触和学习英语,教师亦可根据当今所处的时代特征,适当地鼓励和帮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等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去汲取外语信息的,不断积累自己的词汇量,扩大语言文化的视野,将英语融入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拓展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自行去寻找答案。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学到的知识相比课堂教师传授或通过作业所学到的知识更显珍贵,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兴趣,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强调词汇教学要融会贯通,据文释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赞科夫教育思想反对搞烦琐的词汇教学,主张要融会贯通,据文释义。换句话说,就是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良好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比较生疏或易错的词汇不必要逐个进行讲解,只要有选择性的重点讲几个即可,其余的可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工具书的方式自行学习和掌握,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种途径所学来的知识掌握得更加持久和深刻。而对于第一次遇到的生词,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和不同语境下的运用去帮助学生们理解词义,提倡大家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去推敲词义。避免教一个就只会一个、不教就不会那样子学“死英语”的窘况情景的出现。
此外,教师还应把重点放在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上面,提高学生单词推敲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如:教授学生理解如下的英语词汇构成原理:一个英语单词通常可以由三个部分构成——前缀(prefix)、词根(stem)及后缀(suffix),以及常见的动词后缀(ize、ate)、名词后缀(er、or、al、ment、tion、ness等)和形容词后缀(tive、ful等)等。并举例说明,如compute(计算,动词)->Computer(计算机,名词);establish(动词)->establishment(名词)。对于radioactive,词根为radi(o),意为:射线,放射,radiate则为动词“放射性”,再根据形容词后缀tive,经过推敲之后便可得知radioactive意为放射性的(形容词性),而radior则应为名词,意为辐射器,放射装置等。继而可以给学生拓展副词后缀(ly),如:由educate(教育,动词)推敲可知如下几个单词的含义和词性:education(教育,名词)->educational(教育的,形容词)->educationally(从教育方面来讲,副词)。总之,在英语的教学方面,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单词来得意义重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学生推敲能力的提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学习质量才能突飞猛进。
4.强化阅读教学,“读议”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认为,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过程。他的所谓“一般发展”,就是指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而且要积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品质、个性特征和集体主义思想。而对于外语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外语课外阅读教学环节则是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强化阅读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英文原版的世界名著,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感受西方文学巨著独特魅力的同时提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读议”相结合,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和理解外语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真实主题思想和所蕴含着的无穷艺术魅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地了解和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理解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手段。通过对阅读教学方法的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既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艺术形象和语言手段,又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以达到促进学生“一般发展”的目的。
5.激活教材内容,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用”。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够很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简单的人际交往。而阻碍大家正常交流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就在于中西文化差异。异质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极其广泛,现行的英语教材虽然在很多方面也都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内容相当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激活教材内容,特别是对作品中涉及中西文化差异的部分给出进一步的说明,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异质文化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在面对别人“赞赏”的时候给出的答复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习惯用“哪里,哪里!”以示谦虚,而西方人则相对比较直接,他常常会报以非常率直的回复:“Thank you very much!”中国人通常以“吃过了嘛?”来开始彼此的交谈,而西方人则习惯上以谈论天气开篇等等。总之,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层次,对跨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要有意识地进行逐步拓展和延伸,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要通过异质文化的分析和比较,努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理解和鉴别能力,进一步提高跨文化英语交际的能力。
6.深层剖析,不轻言放弃,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以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个班里都会有学困生,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同样具有自尊心和进取心,同样渴望进步。无论是差等生,还是优等生,教师应做到“一碗水端平”,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谋求共同发展。我们教师应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的态度,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帮助解决,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赞科夫的实验教学告诉我们:对于这些学生,尤其需要在发展上下功夫,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逐渐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赞科夫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只传授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落后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把教学与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整套崭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新知识、应用外语技能技巧的能力。赞科夫思想再一次启示我们,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与学生做到情感互补,教学相长,觅求学生的最大发展;对于家庭作业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遵循知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和可拓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外语词汇的学习方面,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融会贯通,据文释义,进一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要透彻地认识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轻言放弃每一个学困生,促进全体学生的“一般发展”。赞科夫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教学论中一次历史性的重要改革,其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 彭石玉,韩高军.外语教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教育学术月刊,2012(12).
[5] 王初明.外语教学三大情结与语言习得有效路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6] 刘庆国,计凤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教学与管理,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