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语法、句法结构、阅读、交际能力轻词汇教学的现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点讲解的是课文中的篇章结构、句子成分分析和语法规则等,对词汇的讲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许多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读懂文章意思,但在词汇输出(如口语、写作等)训练中不会用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意义,大大限制了学生语义拓展认知能力的发展。本文将多模态话语研究引入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探索多模态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一、多模态及多模态词汇教学的优势
模态是指实现话语交际的符号资源,它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媒介来实现。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感受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是感觉模态,而感觉所借助的工具,眼、耳、手就是媒介。多模态指交际时所使用的多种模态,比如语言、颜色、味道、图像等。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图像、声音、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和符号模态来进行交际的话语。
1.多种符号模态结合使用,丰富的信息输入手段,强化了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
多模态教学强调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音乐、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刺激学习者多方面联想,从而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在外语词汇教学中,使用多种符号模态刺激(图片、手势、简笔画、实物等),比单一的语言讲解更深入,更能加强学习者的记忆。
2.视听说写练结合的互动教学,激发了学习者学习词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多模态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网络、小组合作、联想、角色扮演等)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词汇教学互动,视听说写练相结合,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学习者在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掌握知识,在练习中提升能力。轻松、活跃、自主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3.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弥补了单模态词汇教学的不足
多模态教学主张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目标等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暗示法、直接法、情境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等),合理运用各种资源、手段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弥补了单一词汇教学法的不足。
4.逼真的情境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运用词汇的能力
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输出、运用词汇,语境对于语言学习和运用至关重要。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使学习者体验真实的目标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输出、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特征
1.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视觉和听觉双重模态刺激
听觉模态包括教师口头语言、多媒体视频声音等。视觉模态包括板书、手势、眼神、表情、教材、多媒体图片展示、录像资料等。课堂上,教师大多是采用口语或者视频资料导入话题,通过提问、练习、讲解、鼓励、赞扬、纠错、提示等言语听觉模态,借助多媒体工具(PPT课件、多媒体视频、语音实验室、投影等)、手势动作、体态、眼神、表情、板书等视觉模态来引起学习者注意,帮助学习者加深印象,促进理解,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多种教学媒体辅助教学
除了采用视觉和听觉模态的刺激外,各种教学媒体(手势、眼神、表情、PPT课件、板书、投影、多媒体视频、语音室、音响等)在多模态词汇教学的课堂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学媒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别。语言媒体包括纯语言(比如口语声音、文字)和伴语言(如音高、音调、字体颜色、大小、布局等)。非语言媒体包括身体性媒体(比如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等)和非身体性媒体(如PPT课件、投影、板书、语音室等)。教师使用PPT课件、投影、板书以及手势语、动作、表情等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PPT课件或者导入话题,或者通过调整字体颜色、字号来吸引注意力。借助板书工具来梳理知识点,展示重点,起到补充和强化记忆的效果。利用手势、眼神、动作等非语言模态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3.师生、生生互动频繁,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纠错、练习、检测等)的过程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多模态词汇教学的策略
多模态词汇教学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双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体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的各个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主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客体之间)。在该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多向互动关系,如调节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节学习者与教学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从而达到增强词汇教学效果的目的。
1.教学主体之间的互动
(1)师师互动。师师互动主要体现在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合作教学环节。授课前,年级组教师共同研究教材、课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每个单元的目标词汇,设定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模态资源的选择原则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相互探讨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一方面可以学到他人之长,如授课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他教师的反馈中反思自我之短,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优化了教学资源,激活了整个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系统中的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边互动。多模态教学中的师师互动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角度出发,自发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师师互动教学形式多样,如同伴互助指导、合作教学、示范课观摩、教学探讨、课题研究等。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多模态互动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起着积极的作用。生生互动主要体现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三个环节。在授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目标词汇学习任务,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根据自己兴趣,通过网络、词典等工具收集材料、查找相关意思及例句,交流任务完成的心得与体会,探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授课中,就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任务(词汇替换、配对练习、猜词、造句等),通力协作,集思广义,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加深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授课后,与学习同伴总结和梳理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讨论课后的词汇练习作业,并运用已学习的目标词汇练习英语口语,在与同伴的及时沟通、互助学习中,得到启发,发现不足,提升自身的词汇输出应用能力。
(3)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互动教学形式。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在多模态词汇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借助预先设计好的多种模态符号资源(动作、视频录像、图片、PPT、投影等),与学生进行多向互动,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课堂中设计好的教学任务(词汇替换、配对练习、猜词、造句等)有助于引导、启发学习者的思维;而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反过来又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热情。课后,多渠道的师生互动形式,如师生探讨、作业批阅、网上答疑等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
(1)学生与多媒体工具的互动。多媒体工具包括PPT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投影、音响、语音室、网络等,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多媒体工具为多模态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语言学习素材和逼真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多种教学资源(视频、音乐、图画、音响、网络等)的有机整合使得视、听、说、读、写、练结合的系统词汇学习成为可能;学生通过视频短片、图画等学习目标词汇的多种意义和用法,通过多媒体计算机配合完成课堂各项教学任务(词汇连线、单词填空、配对练习等),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多媒体工具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教师与多媒体工具的互动。多媒体工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学习环境和鲜活的语言素材,也为教师进行多模态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借助PPT课件、视频短片、图片投影等,教师可以多渠道地呈现词汇的多种含义,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网络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人机交互;教师通过网络可以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完成自身知识及能力的构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教师可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等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3)教学客体之间的互动。在多模态词汇教学中,教学客体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主要包括PPT课件中字体的大小、颜色、亮度的强调作用以及空间的设计布局;视频短片中声音的响亮程度、音调、画面与声音的配合、教材与PPT课件互补配合等。教学客体之间的互动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起着补充、辅助、强化、协调的作用。多种教学模态之间的互动协作有助于刺激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帮助学习者迅速构建词汇知识体系;通过多感官、全方位、多渠道的多种模态资源辅助教学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加深了学习者对目标词汇的印象,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目标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进而提高学习者词汇输出运用的能力。
多模态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灵活地以一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博采众长,汲取各教学流派的优点,取其精华,避其弊端。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训练输出法、自主探究法、互动合作法、资源共享学习法、成果展示法等)的灵活转换,可以弥补单个教学法的片面与不足,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多模态词汇教学中,如果教学的重点是词汇的用法,那么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传授型,教师可以结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法和交际法,借助头脑风暴、课堂提问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向目标词汇靠拢。通过设计词汇练习任务、设定情境对话环境等引发学生间的互动思考、交流合作,帮助其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
多模态词汇教学整合了多种模态符号参与到词汇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结合使用弥补了传统单模态词汇教学的不足。教师有意识地调用多种模态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加深所学词汇的印象,并结合多种练习检测巩固成果,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模态来为词汇教学服务?教师如何协调好各模态符号之间的关系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教师对各种模态符号的自觉使用?这些仍然是多模态词汇教学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Machin,D.Introduction toM ultim odal Analysis.London:Hod2derArnold,2007.
[2]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外语研究,2003(5).
[3]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9(2).
[4] 王炤.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外语电化教学,2010(6).
[5]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6]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