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障碍分析

2013-12-29 00:00:00田秀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2期

一、批判式阅读的定义

Wallace将批判式阅读定义为一个读者、文本和作者三方面的社会交互过程,其中读者能够通过字面含义挖掘文本深层次甚至被“隐藏”的细节信息。Pirozzi也认为批判式阅读属于高层次阅读,要求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剖析和评价,并区分材料中的事实和观点,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立场。可见批判式阅读是一个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读者不仅需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对文字承载的信息进行评价,同时经过分析来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批判式阅读要求读者带着质疑的态度,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判断文章的可读性与内在价值。

二、批判式阅读的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关于批判式阅读的研究中不乏以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为背景的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批判式阅读的研究,强调这种深层阅读的方式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Wallace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批判式阅读在EFL教学环境中具备可操作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思辨能力在实验课程的最后也显示出大幅度提高。Wallace之后,更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英语批判式阅读在ESL或EFL环境中的可行性,并验证了相关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及教学效果。

对于批判式英语阅读的研究国内起步较晚。孔令翠最早发文讨论了通过批判式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引起国内一些学者的注意。此后刘伟、郭海云,苏全彩等对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批判式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对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国内外语教学研究者对批判阅读的关注,批判式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也相继产生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与实证研究。与国外研究情况不同的是,虽然国内对批判式阅读的研究基本肯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新型阅读模式的可行性,但多数研究偏重高等教育,缺乏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教学实验,可谓“实证研究缺乏,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内容也不够全面:如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行批判式阅读是否符合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国内学者或是一线教师的重视,也值得去深入研究。

三、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满足国家新时期对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老套,不适应语言教学及二语习得的发展规律,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无法真正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由此导致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也使学生逐渐失去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采用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按照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分析语篇的遣词造句和逻辑结构来帮助学生了解存在于语言表层之外的信息。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批判地分析一篇文章,学会像文章作者一样组织写作思路并有效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因此,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2.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实行批判式阅读教学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都沿用了传统的以“传递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通过语言课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本质。根据研究可知,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而较强的思辨能力往往是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主要表现。因而,批判式阅读教学可以成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它能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能够促进将来专业学科的发展,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从事专业领域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3.实行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顺应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力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同时急需一批各行各业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涉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倡导“学思结合”的教学方式,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育环境。与其他科目相比,英语教学不但同样担负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教育任务,而且还为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全面服务。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适当的批判意识使其能够在面对众多的信息资源时保持坚定的立场,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踏入社会并从事专业工作之前,批判式阅读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还能满足他们将来在专业领域继续学习、汲取专业知识和传递专业信息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我国新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

四、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的障碍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果显著,能够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实行批判式阅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1.教学目标的制定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EIL(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观念的盛行,大量信息资源以英语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向世界各国传播。这样的信息多数以文本形式呈现,涉及各个行业领域。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具备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已经是我国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要求。目前我国英语教育提倡交际教学法,尤其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意味着英语已经真正被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表达出广大教育者以及学习者突破应试心理进行语言学习的渴望,这无疑是一种观念的进步。但仔细分析便知,在我国这样一个EFL的环境中,对听、说能力的需求特别是说的需求也许并不能超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对交际教学法的推崇和应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被许多一线教师忽视,批判式阅读教学也失去了其有力的发展环境。

2.英语教学一线教师缺乏足够的批判意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长期以来,“小我”服从“大我”的集体主义观念一直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这种集体主义教育观下逐渐衍生出的“中庸、从众”的心理,导致许多人“自我意识”缺乏,无法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甚至是发现问题后仍倾向于“求同存异”的解决方式。即使在当今迫切需要彰显个性、突出创新的社会环境下,仍然缺乏具有较强批判意识的人群,其中包括英语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张军在新加坡为来自中国大陆各个省市的35名在职教师进行批判式阅读教学策略培训时发现,大部分中国教师并不清楚批判式阅读的涵义,也从未在工作中尝试过这种教学方式,甚至不能肯定批判式阅读——这一强调社会交互性的阅读方式——在中国环境下的可行性。英语一线教师批判意识的薄弱给批判式阅读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尤其是在教学对象批判思维能力不强的条件下,批判式阅读教学实行起来更加困难。

3.现行英语教材缺少适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阅读材料

多数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能接触到的英语文章主要涉及新闻、科技信息或与工作、研究相关的专业题材,这些学科题材的文章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强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善于分辨信息本身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看清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然而正如许多ESL和EFL国家一样,我国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一般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发展,而很少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材多采用一般性的通用英语材料,文学性内容居多,“脱离日常生活”,缺乏一定的挑战性。可想而知,这种“不切实际”的教材是不利于批判式阅读教学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综合素质或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方面,批判式阅读都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要想顺利实现批判式阅读教学,仍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教学目标要根据社会及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将培养学生批判能力融入课堂教学,避免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教师对批判式阅读教学的重视并尽快增强自身的批判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批判式阅读教学工作。虽然文学性题材的英文文章同样可以作为批判式阅读的材料,但过于单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英文报刊等媒介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用性阅读材料,设计好批判阅读的问题,为批判式阅读教学创造条件。

批判式英语阅读教学并非遥不可及,特别是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满足国家人才培养需求为核心指导思想,批判式阅读教学必定能够顺利实施,并最大化地发挥它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Wallace,Catherine.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London:PalgraveMcMillan,2003.

[2] Pirozzi,Richard.Grechen,Starks-Martin,and Dziewisz,Julie Bonadonna.Critical reading,critical thinking:focusing on contemporary issues.London:Pearson Education,2012.

[3] Wallace,Catherine.Critical literacy awareness in the EFL classroom.In N.Fairclough: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pp.59-92.London:Longman,1992.

[4] Wallace,Catherine.Reading with a suspicious eye:Critical read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In G.Cook & B.Seidhofer: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pp.335-348.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5] Fahim,Mansoor.& Sa’eepour,Maryam,“The Impact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Iranian EFL Learners.”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2011.

[6] Granville,Stella,“Comprehension or Comprehending?Using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and Interactive Reading Theory to Teach Learners to Interact with Texts.”Southern Africa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19,2001.

[7] Huang,Shin-ying,“EFL Reading Through a Critical Literacy Perspective.”English Teaching &Learning,33,2009.

[8] 孔令翠.试论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

[9] 刘伟,郭海云.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外语界,2006(3).

[10] 苏全彩.论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广西大学,2008.

[11]李慧杰.英语批判阅读能力的层阶框架.Chinese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0(12).

[12] 温军超.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复合型档案袋评价模式构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2).

[13] 苏全彩,韦森.我国批判性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分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14] 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15] 张军.探索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新途径:批评性阅读教学法及其在亚洲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国英语教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