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阅读理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不仅局限在对字面的理解上,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情感的把握,在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将主要的重点都集中在词汇、语法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就很难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坚定其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其不断克服困难,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涵
阅读教学和情感教育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阅读是“读者靠目视或口诵,从书面文字符号中理解和提取意义的一种学习活动。”(朱绍禹,1991:17),这本身是一种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的过程,主体希望能够加深理解,从而更好地构建自我,也就是说在阅读之后产生自己的心得体会,使相关的知识、文化等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还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课本中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得到文化层次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情感教育的内涵方面,也有学者做了相应的论述,如朱小蔓(1993:15)认为:“情感教育不是探讨如何让情感作为教育手段去推动教学和教育活动,而是论述为什么和如何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只有不断加强英语阅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充分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以情感产生共鸣,以共鸣促进提高,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使其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丰富其文化内涵。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许多教师的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尽管对情感教育有所认知,但是实践仍然比较匮乏,这样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情感教学目标,使得现在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样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具体来说,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如下现状:
1.教师淡化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到了英语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一面,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英语艺术性难以进行把握。英语文章、报刊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英文的趣味等,这些对于开拓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部分教师盲目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使得情感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这样就使得阅读变得十分刻板和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灌输,但是却不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使得本来有趣、生动的阅读变得淡而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新知识的掌握比较缓慢,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阅读教学传授的是知识,同时也是一种情怀,成绩纵然是需要追求的,但是素质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成绩无法提高,只是暂时的事情,若是素质落后的话,就难以有一个辉煌的未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培养其知识技能的时候,还需要用情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为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只有在认知中产生感情,以感情来强化认知,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2.阅读教学偏重词汇、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阅读都十分重要,将其看作得分的法宝,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词汇和语法凸显出来,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都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中,有些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为学生展示这些词汇、语法,看上去好像是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完全把文章分割成了零散的知识点,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并未将英语的语言美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整体感知,没有语言审美,更没有情感变化,难以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这样实际上就削弱了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这些教师的眼中,所谓的阅读就是一个个题目,并不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中心,将这些知识以题目的形式来传授给学生,殊不知学生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逐渐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这样就使得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阅读教学重形式、轻情感
盲目重视教学形式也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层次性,很多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丰富教学形式上,对于幻灯片、多媒体、计算机等形式都有所利用,看上去是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更好地传授知识,虽然形式丰富了,但是课堂的教学重点就在状态的不同转换之中被淡化了,最后学生除了对这些图片、视频等有记忆之外,难以产生其他的情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加深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其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4.教师阅读教学情感教育观念淡薄
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其和考试挂钩,这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其忽视了英语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是一种人生和生活的体悟,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若单纯地将其和学生的成绩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使得英语阅读的学习显得肤浅。很多教师在公开课以及被其他教师和考核人员听课的时候,才会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设计,而只是传授和练习仍旧占据着平常的课堂时间。由于教师的情感教育观念淡薄,使得情感教育的落实不到位,发挥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情感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兴趣,以人为本逐渐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需求的重视程度,只有平衡好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才能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要加以指导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焦虑感降低,消除其紧张感。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为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让学习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兴趣。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关注,增强学生积极性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使其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建立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英语方面的潜能,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
2.促进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情感化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建设情感性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激发,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导入的情感化。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学习的最好的武器,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若是学生感兴趣,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阅读过程的情感化。为了使得阅读过程取得更好地效果,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分别从自主导学、小组合作、层次教学三个方面来完成阅读过程的情感化。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探究,这样能够加强其主体的作用,小组合作是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且能够群策群力,更好地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层次教育是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针对性提升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其情感因素,发挥其潜力,更好地提升其英语阅读水平。
(3)阅读后的情感化。当学生阅读完毕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利用多样的手段来抒发学生的情感。为此,教师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水平,只有加深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统摄学生的情感,之后要以细节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对文章的细节描写要进行集体探讨,达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就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找到情感和语言的共同之处,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技巧、情感方面分析,教师要做到很好地迁移,使文章的情感、结构、词汇、句型、技巧等都能应用到学生的写作中去。这种立足于教材的情感体验式的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好地演示,对学生起到了很好地锻炼的效果,能够丰富其写作的技巧和素材,增强其写作的能力,并且能够以情感来统摄文章,达到以情为文的目的。
3.发挥教师的情感教化作用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起着直接的作用,教师的情感对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为此,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转变传统阅读教学观念,注重情感教育。以往对于知识、技能的重视程度过大,这样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这样对于学生的阅读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也不是非常在意,长久以来情感素质未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作为直接的知识和情感的传授者,这样自然就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而将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并举,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情感因素,将其用于阅读教学当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情感把握和引领,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考、有所见解,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十分重要的,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每一篇文章都看成有感情的,这样当其进行阅读的时候,更像是与文章在对话,在交换思想,这样对于其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提升自身阅读情感素养,塑造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扩展自己的事业,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更加得体大方,具有个人魅力,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价值和情感引导。只有教师的人格、师德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对英语课程感兴趣。教师在完成对阅读的理解,且有着充分的情感感悟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能够和文章的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这无疑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在情感上加以引导,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使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内心,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很好地提升。
(3)提高挖掘和传达阅读教材情感因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情操,而教材则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介。首先,提高挖掘阅读教材情感的能力。新课改实施以来,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方法都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设计了许多先前教材所未涉及的内容,阅读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创设富有情感的意境,引导学生以富有情感的视野看待阅读。教师体验、挖掘文本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对话、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感知文本的情感基调,根据文本内容及情感基调进行设计。其次,提高传达阅读教材情感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单纯的教构不成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挖掘体验阅读教学的情感之后,就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传达的主要手段是语言。
(4)站在学生的立场,形成积极阅读情感体验。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都是不同的,教师不能用自身的体验来影响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去自主地阅读,形成自己的感悟,并对其感悟和体验加以引导,使其加以思考,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和文章之间的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其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知道学生是怎么想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其加以理解,为其创设必要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其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编著.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鱼霞著.情感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 杨琴.学习情感消极倾向及其转化.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4] 黄志军.试论现代教学中的心理归因.中国教育学刊,2001(5).
[5] 李德顺.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续).教学与研究,2001(6).
[6] 朱小蔓.当代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研究,1994(10).
[7] 李如密.试论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山东教育科研,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