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3-12-29 00:00:00刘志敏王利生阳红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2期

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要求,到201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纲要》颁布10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不同层次的体育场馆,但仍然跟不上人民群众迅速高涨的健身需求。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日本99%的公立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地,学校拥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对外开放率达到80%,其他场馆如游泳池、网球场等,开放率也在30%到40%左右。根据学校体育设施多年对社会开放的实践,日本文部省认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是满足大众体育运动需求的重要支柱。在美国,公园是体育公园,这些场地全部免费向大众开放。美国的工商企业、机关办公地的体育设施并不多见,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体育场大多建在居民社区和大学校园内。美国每所学校都至少有一座体育馆(场),体育馆的利用率非常高。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也很高,它既能满足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训练之用,又能满足开展各种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其显著特点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建构不在于宏伟壮观,而在于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运动场地的使用多以收费(消费体育)和少量的免费形式向全校教职工、学生开放,能够为所有的体育锻炼者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活动空间,满足大众体育活动的需求。可我国占国家三分之二体育设施的各级各类学校,长期以来,由于顾及学生安全、教学秩序、场地管理、物品损耗等因素,妨碍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的开放,很多学校体育场馆未能向社会公众开放,导致场馆利用率极低。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可缓解人民群众体育健身与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为全面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计划》,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的文件精神,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更好的健身条件,必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有效模式和更多更佳的方法。

本文以河南省12所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以下五种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1)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查阅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文献资料。

(2)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郑州、开封、新乡等地专家学者,整理他们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可行性分析、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意见和建议。

(3)实地考察法:直接到受调查的12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个场馆的开放和管理状况。

(4)问卷调查法:针对本项研究的需要,设计学校体育场馆管理者和锻炼者两套调查问卷。

(5)数理统计法:将问卷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初步的录入和整理。

一、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试点单位对外开放概况

从2006年至今,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两批试点单位现已覆盖27个省(区、市、生产建设兵团)62个区(市)531所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国家累计资金投入近2000万元。第一批全国共有7个省市145所学校和13处公共体育场馆列为开放试点单位。2007年第二批开放试点省(区、市)扩大到28个,数量增加了1倍多,达到354所学校和19处公共体育场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公共体育资源由于有限性,难以给予充分满足。2006年10月,教育部与体育总局联合开始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政策并公布了第一批名单,2008年公布了第二批名单,河南省有12所学校被列为试点单位,按照扶持政策,每个试点学校每年能得到价值2万元的健身器材和5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调研

1.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情况

河南省开放试点学校共有12所。在这12所学校中有高中4所,初中2所,小学3所,体育局所属学校或单位体育场馆3所。被调查的10所学校地理位置靠近市中心,2所距离市中心稍远,相对来说人口密度大、社区多、企事业单位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运动需求强烈。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对外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场地器材配备符合《普通中学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河南省对外开放学校中,共有室内篮球场2块、乒乓球场16块,羽毛球场23块,游泳馆1个,跆拳道馆3个,健身房4间。室外场地共有篮球场43块,乒乓球场139块,羽毛球场20块,足球场12块,田径场12块,排球场14块,健身场22块,攀岩场1块,网球场2块。

学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能否完成,从12所学校体育场馆的种类和数量来看,仅有6所学校有室内馆,由于河南气候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风沙多,夏日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点,室内场馆相对较少,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授课,也基本采用收费方式。

在对学校体育场馆调查中显示,室外场地主要以篮球场和乒乓球台为主,简易健身场地、排球场、足球场排在其后;田径场地是一个学校体育必备的硬件措施,在12所学校中,仅有5所学校里有标准的田径场地。此外,羽毛球、网球、体操等场馆设施建设不足,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关设施。另外,学校的场馆设施使用上存在着场地建设相互叠加的现象,这样可以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比如在篮球场上有羽毛球或排球场地等。

2.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

根据要求,“各试点学校的体育场地要确保公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全天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学校,每天早晚保证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供居民进行晨练和晚练。有特殊情况不能开放的,应当事先告知”。开放时间分为两种情况,完全开放和部分时段开放,12所学校中,9所学校在有学生上课期间,无论室内场馆、室外田径场、水泥地篮球场和排球场等所有场地均不开放;5所学校能够保证早上6~8时开放,但下午开放时间不能保证。体育馆、市体校、体育场因为没有学生,除了要付费进行运动的室内场馆外,室外场馆基本都免费对外开放。

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跆拳道馆等室内体育场馆,由于学校投入人力管理、运营过程和日常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在本校学生上课时间外,实行有偿和部分免费对外开放的形式,大部分的室外体育场馆,其投入的管理、运营、日常维护费用少,比如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足球场、健身场地等,除日常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时间外,9所学校课余及节假日均对外免费开放,其中2所住宿制学校在学生离校之后的星期六下午两点至星期日下午五点,或学生寒暑假及其他放假时间对外开放,如河南省许昌市十六中室内篮球馆除了平时自身运动队的训练和日常教学外,部分时间也有其他单位到校使用篮球馆进行活动时,少交或不交费。

3.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

通过调查,河南省9所有在校生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对象依次为在校生、教职工、社会组织和团体、社会个人。而3所没有在校生的体育馆、体校、体育场是社会个人居多。

4.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

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由学校直接管理的有8所学校,由学校委托俱乐部管理的有1所学校,其余的由学校委托个人承包,或者以租赁的方式委托公司经营,或者以公司承包学校体育场馆的形式进行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由学校直接管理的室外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了70.00%,体育部门管理模式的室外体育场馆开放率为49.80%,而学校与俱乐部或公司签订合同委托管理的模式中,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仅为20.30%。

5.河南省学校体育教师及管理人员基本状况

在现有的负责人中,体育教师8人兼职,占66.67%,正式职工3人,占8.33%,体育教师及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体育局人员或正式职工应是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直接负责人,学历相对较高,本科9人,占75.00%,他们对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认识的程度、维护以及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影响着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

调查显示,12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中,98人中本科学历者51人,占52.58%,可是职称相对较低,初级有61人,占62.24%。年龄分布较为合理。总体来看,被调查的98人中,体育专业毕业的占91.67%,其中,研究生学历者占6.19%。

6.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资金情况

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政府财政拨款、场馆运营资金自留及学校拨款。资金支配情况主要有三种:场馆器材的维护及更新、教师奖金及劳务费、学校进行其他体育项目时产生费用。

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体育教师采取轮流值班监管场馆及对部分人员进行体育运动指导,获取的报酬少或没有,这种状况对教师带教积极性有一定的挫伤。

三、河南省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策略

1.循序渐进,继续完善室内体育场馆建设,从部分开放到全部开放

争取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等多渠道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改变管理模式,明确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加大开放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学校体育场馆匮缺的物质条件,依据学校实际,在没有全部开放的条件下,可以部分体育场馆先行开放。

2.完善现有管理模式,探索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共建新途径

目前,许多学校早已具备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场地与设备,对外开放只是一个规范与管理的问题。先审核办卡或者社区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增加资金等,通过积极借鉴国内外学校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将体育场馆开放进入到实质性过程。

3.加强监督机制,把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作为考核内容,提高领导层的认识

把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学校考核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多向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请教,提高认识,共同发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宣传,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进而提高领导层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重视程度。

4.加快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引进场馆高级管理人员

在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是关键。学校领导层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依靠政府的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完善管理模式。把引进与培训相结合,选派对管理学比较感兴趣、大胆心细、安全意识强的教师,参加体育场馆管理的相关培训。

5.加强宣传,完善法律法规,重视体育场馆开放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宣传,充分发挥舆论作用,使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更加深入人心。要进一步做好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相关法规、政策的研究,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责任保险机制。重视体育场馆的安全问题,即不能夸大风险“一棒打死”,也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正确地对待开放过程中的风险,做好应对风险的预案。管理人员对于活动的安全操控以及对项目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6.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要适合各自学校自身的特点

除了场地和指导教师外,合理的时间安排也是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必备条件。另外,分开建设学校场馆区与学校教学区,使之成为两个学区,这样至少学生在上午10点以前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对外开放,相对而言将会延长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河南统计,2010.

[2] 全国场地普查办公室.全国第四次场地普查资料(上册),2007第171期.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的意见.http://www.olympic.cn/rule_code/code/2004-04-26/153235.html

[4] 雷厉.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

[5] 张金超.日本公众乐在学校体育设施.环球体育市场,2009(4).

[6] 蒋玉红.美国学校体育见闻.中国学校体育,2006(1).

[7] 管庆丽,王海源.试析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学校体育,2007(02).

[8] 黄滨,俞剑龙,骆红斌.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讨.浙江师范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