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与函数知识的融合

2013-12-29 00:00:00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3年3期

函数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多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常以最值和相关量的取值范围问题为主要题型,如面积、弦长的最值问题,面积比、弦长比的取值范围问题等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亮相.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目标函数,但在此之前,必须先确定某个量(参数)作为函数的自变量,并求其范围. 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在设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过程中获得,通常将点的坐标(横或纵)、直线的斜率或截距等确定为函数的自变量.

■ 如图1,已知椭圆C:■+y2=1.

(1)点A,B是椭圆C上的两点,且AB=■,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2)点A,B是椭圆C上的两点,且AB=L,求当△AOB的面积取到上述最大值时弦长L的取值范围.

图1

破解思路 圆锥曲线中,求三角形面积的通法是:先用弦长公式求三角形的底边长AB,然后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顶点到底边上的高d,代入S=■AB·d,构造面积函数.

经典答案 (1)先考虑直线AB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设AB的方程为x=x0,A(x0,y0),则AB=2y■=■,即y■=■. 又■+y■■=1,所以S△AOB=■x02y■=y■■=■.

当AB与x轴不垂直时,设其方程为y=kx+m,代入椭圆方程并消去y得(1+3k2)x2+6kmx+3m2-3=0. 由弦长公式得AB=■·■=■. 即m=■.

又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故S△AOB=■·■·■=■■. 令t=1+k2≥1,所以S△AOB=■■=■■. 易知■∈(0,1],所以此时S△AOB≤■(当t=2时取到等号). 又■<■,故S△AOB的最大值为■.

(2)由题得S△AOB=■·L·■=■ ①,又由(1)可知L=AB=■■②. 将②代入①得■=1,令p=1+3k2,则由上式得m2=■,代入②即可得L=■=■·■. 易知p∈[1,+∞),且L是关于p的减函数,所以L∈(■,■].

■ 如图2,已知椭圆C1:■+■=1,抛物线C2:y2=4x,过椭圆C1右顶点的直线l交抛物线C2于A,B两点,射线OA,OB分别交椭圆于D,E两点,点O为原点.

图2

(1)求证:点O在以DE为直径的圆的内部;

(2)记△ODE,△OAB的面积分别为S1,S2,问是否存在直线l,使S2=3S1,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破解思路 (1)欲证点O在以DE为直径的圆的内部,只要证明∠DOE为钝角,即证■·■<0,即证■·■<0(此为最容易实现坐标化的“几何本质”).

(2)将■表示成目标函数,求其值域,若值域范围内有3,则直线l存在,否则便不存在.

经典答案 (1)设l:x=my+2(m∈R),设点A,B,D,E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D(x3,y3),E(x4,y4),联立直线l与抛物线C2的方程并消去x得y2-4my-8=0. 由判别式Δ=16m2+32>0对任意m∈R恒成立,故y■+y■=4m,y■y■=-8. 所以■·■=x1x2+y■y■=■·■+y1y2=■+y■y■=-4<0,所以∠AOB为钝角,即∠DOE为钝角,所以点O在以DE为直径的圆的内部.

(2)设∠AOB=∠DOE=α,则■=■=■. 设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k1,k2,由弦长公式可得OA=■y■,OD=■y■,OB=■·y■,OE=■y■,所以■=■,即■■=■ ①.

又由O,D,A三点共线得■=■,且x1=■,x■■=41-■,所以y■■=■,同理y■■=■,代入①得■■=■,再由韦达定理代入并整理得■■=■≥■,即■≥■>3,所以不存在直线l使S2=3S1.

如图3,若已知椭圆C过定点M-1,■,两个焦点分别为F1(-1,0),F2(1,0),过点M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MA,MB分别交椭圆于A,B.

(1)求证: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

(2)求△MAB的面积S的最大值.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