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勤四环节教学法”,2006年经教育部课题办批准立项,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同年,经河南省规划课题办批准立项,此实验成果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下面介绍一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的提出
鹤壁市实验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实验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鹤壁市实验学校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改革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理论基础
1. 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之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三勤四环节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五个为主:以学生为主,自学探究为主,合作学习为主,练习为主,展示为主. 四个环节的教学程序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不断指导下以及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逐LOeDbsYeJIb6EsVJzyYk7iIVwCA7PrHuBkI/HQ+JMAc=步完成的,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反馈展示,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客观性,“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深入开展实践与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变“学科学”为“用科学”.
2. 心理学依据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了迁移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教学的逻辑顺序,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从一个阶段自然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应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的原理. 首先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其次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并有相应的重点,以点带面. 第三,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坚持主体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全面提高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特殊素质,体现新课程的个性化.
4. 现实依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心理是德智体美劳的基础和中介,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它以优化心理品质作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突破口,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
受教育者的要求:学生上学的动机就是要学习,要成才. 要满足学生这一心理要求,让学生获得学习上成功的喜悦,就要求教育者能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设定的.
课堂教学模式
“三勤”,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四环节”,即“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摇“三勤”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达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
“四环节”,重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定向·诱导”就是教师用富于激情的语言表达(包括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导入新课,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定向·诱导”是控制信息的接受范围,排除学习重点之外的干扰性知识;“自学· 探究”是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纲或学案进行自学,也即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如,在讲“同底数幂的除法”这节课时,出示的自学提纲如下.
阅读教材P22内容,然后用你熟悉的方法计算.
(1)25÷22=______=2( ?摇?摇 );
(2)107÷103=______=10( ?摇?摇 );
(3)a7÷a3=______=a( ?摇?摇 ).
结论1:am÷an=_____(m,n为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除,_____不变,指数_____.
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探究,教师则转为个别辅导,有的问题,学生可以同桌协商,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展示自学探究成果,“自学·探究”是主动接受信息的过程. “讨论·解疑”是学生把在自学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争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来解决. 如,在讲“同底数幂的除法”这节课时,在“自学·探究”环节完成后,教师说:“同学们,在自学探究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或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就让举手的同学来回答解决,教师点拨、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难,就开展小组讨论,在相互争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过程中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就出示提前准备好的预设题. 如,在讲“同底数幂的除法”这节课时,教师出示的预设题如下.
计算(结果以幂的形式表示):
(1)211÷23÷24=______;
(2)a8÷a2÷a5=_______;
(3)(x-y)7÷(x-y)÷(x-y)3 =_____.
仿照结论1,依上题得出自己的结论:_________.
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然后展示讨论解疑成果. “讨论·解疑”的过程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兵”教“兵”、“兵”帮“兵”、“兵”带“兵”、“兵”练“兵”的过程;“讨论·解疑”是信息的多项传递,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反馈·总结”是学生把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并讲给教师和全体同学听或者学生当堂作业(或当堂检测),反馈并总结课堂学习结果,以巩固知识、形成运用能力和勤于动手的习惯,实现课始提出的学习目标,“反馈·总结”是对本课时所接受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强化. 如,在讲“同底数幂的除法”这节课时,“反馈·总结”环节有两个步骤:一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反馈检测题,学生甲做错了,让学生乙纠正,并讲解. 反馈检测题如下:
1.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以幂的形式表示).
(1)a8÷a7
(2)76÷73÷73
(3) x7÷(x6÷x4)
(4)104×105÷105
(5)(x-y)8÷(x-y)5
2. 变式训练.
(1)(m-n)5÷(n-m)
(2)(a-b)8÷(b-a)÷(b-a)
最后让学生课堂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_____,它的法则是______.
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每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进行的.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有两条线:“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即认知系统,是一条明线;激发动机→愉快体验→内化兴趣→增加信念,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即动力系统,是一条暗线,是主线. 重点是利用非智力因素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让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把“我学会了”转化为“我会学了”. 让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因此,“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是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贯穿“四个环节”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个教学环节都蕴涵着“三勤”的活动. “四个环节”的教与学,促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会使学生对知识学得深透,记得牢固,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终生受益.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还课堂于学生,变“教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为师生互动,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意学习,能够学会,且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复合思维发展,向深度、广度发展(图1).
1. 教学流程模式
(图2)
2.?摇教学时间模式
课堂教学时间严格做到“三个三分之一”,即“教师新授课时间(含点拨、引导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课堂学生思维、探究时间不低于三分之一,学生课堂训练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从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入手,从学生出发,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使“教”更有效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做到“三讲三不讲”. 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水平,让学生会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余时间全部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时间,着力构建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及时矫正的高效的生态化的“生命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轻减负、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