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本文从课改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以及反思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课改;初中数学;实践;反思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都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力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
1. 有效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如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黑板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都会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还能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对所学习的知识等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黑板教学中,学生大多认为数学是抽象、枯燥的,这就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这样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而现在,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美的享受,也可以让抽象的数学定理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在函数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函数的图象,用动画演示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这些动态的图象,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设置相应情境,促进有效引导
课程改革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而是在课前引导中设置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对课堂内容产生一定的学习欲望,这样能自然地导入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很重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情境设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之前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这样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正是由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疑问,所以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学生才会更加认真、仔细地听讲,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解答心中的疑问.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还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堂有效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后,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要有更好的把握,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中找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资源.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思维,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多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会先给学生准备各种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自行观察,并动脑思考如何才能将多边形分成曾经学过的图形,从而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对多边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对知识有更好的把握,通过这一过程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意愿
课程改革以后,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再采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方式,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因为这样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将更多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会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研究与讨论全等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和要素.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探究的紧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十分有利.
5. 多层次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更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用多层教学方法.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接受问题的能力和程度也不同.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层教学的方法,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对某些同学的歧视,而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从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实际能力,教师选择的最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的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 只有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才会让他们对教师这种教学方式产生认同,给以积极的配合.
分层教学的具体方式,就是在学生进行练习或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题目应该有不同的难度. 既要有拓展式难度较强的数学题,能满足那些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求,不会让他们感到题目过于简单而放松学习,还要有中等难度的试题,这类题对于一些数学相对较好,却又没有能力解决拓展类试题的学生而言,既不会让他们信心过度,也不会让他们觉得题目简单而产生骄傲的心理. 最后还应有一些简单的题型,这样的题最适合那些数学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希望. 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而非放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一点一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对于实践的反思
1. 过于强调形式,缺乏实质内容
在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在教学中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强调了形式以及课堂的趣味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形式变得十分复杂,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很多新鲜感,但却忽略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形式的关注多于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反而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因为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真切的体会,但是很多情境的设置都十分勉强,是为了设置而设置,这样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意义,只是流于形式. 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方式对于实际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2. 探究问题没有深度
在采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而很多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不会认真观察学生的进展,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这样会导致学生探究的失败,从而对探究问题丧失信心.
还有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对于基本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没有在探究后为学生进行拓展,没有让学生对于问题的发展进行深层的探索,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在今后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地探究,养成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不能浅尝辄止.
3. 过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由于现在科技十分发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图象、动画、音乐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并不是依据课堂的内容,而是根据课件的内容进行授课,这样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事先预定的教学轨迹,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课程改革以后,教师都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