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策略的研究

2013-12-29 00:00:00徐在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4期

[摘 要]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 本文就课堂提问的功能及技巧做一些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课堂提问;功能;技巧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提的好即教得好.” 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如何巧妙提问?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1. 课堂提问设计要目的明确,把握好“度”

设计提问必须要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有检查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总结性提问、提示性提问和暗示性提问等几个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 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那种漫无目的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在设计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撇开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干扰,设计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从而自然有效地生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拥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进行课堂提问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问题的智慧,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案例一】 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

出示男生队和女生队投中个数统计图.

师:哪个队的实力强?

生1:男生队强,男生投中的多.

生2:女生队强,投中最多的在女生队.

生3:我不同意,投中最少的也在女生队.

这时候班上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争辩——到底是男生队强还是女生队强?

这样看似课堂很嘈杂,但问题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 这时就让学生退下舞台,我走上舞台了.

师:通过刚才激烈的争辩,那真的没办法比较出哪个队的实力强?

生4:比较平均每个人投中了多少个?

我虽然提问不多,但各个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首先思考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思考吗,有思考价值吗,能让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辩吗.

2. 课堂提问设计应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

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案例二】 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

在开课之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和笑笑来到一条小河边,河边立有警示牌:“河水平均水深1.34米.”淘气说:“我身高1.41米我不会游泳.”

师:淘气过河有危险吗?

生1:没有危险.

生2:有危险.

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

师:我想你们学好今天这节课,肯定会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样教师已经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预设在这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为了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会认真学好本节课. 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提问设计应紧扣学生实际,把握好“量”

教师提问应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而不是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刁、难、怪题,使得学生无法回答,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

4. 课堂提问设计应通过“问题串”设计问题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 因此,教学中提问设计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一连串的问题串,这样有助于提升提问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注意点

1. 课堂提问应讲究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维

提问方式有多样,有教师自问自答式、师问生答式、集体回答式、讨论提问式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什么方式应根据提问内容、提问时机、检查目的而灵活掌握,如需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作回答. 实践证明,采取正确的提问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做,达到预期目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教与学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2. 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少数优秀生,要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 如果一味地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有效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提问,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课堂的提问,寻找出实施课堂提问的高效手段.

【案例三】 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 在教学的开始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师:(屏幕动画显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4.

师:对,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那么小灰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又是什么?

生:圆的周长.

师:有的同学反映得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看到这个课题,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哪些知识?

引入新课时,即注意创设情境,又兼顾结合学生的亲身经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气氛.

3. 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所以,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4. 提问思考要留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会有一个动脑思考的过程. 因此,从问题提出到指明学生回答应有一个适当时间的停顿. 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反应情况(如举手情况、思考情形、面部表情等)而定. 课堂上提问后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课堂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的明确的反应.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 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 课堂提问设计中教师应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循序渐进,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