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情景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利用古诗,创设情境;利用科技,创设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图片,创设情境;制造悬疑,创设情境;利用时事,创设情境;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 情景教学;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情景教学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数学中的情景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作为年轻的初中数学教师,经验微不足道,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对情景教学情有独钟,对此也做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下面略举几例和大家共同分享.
利用古诗,创设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把生活中的风景拿到课堂上,可能会更加引人注目. 在学习《从不同方向看》时,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庐山云烟雾绕的画面,然后由远及近地出现了一幅书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生齐声诵读后,请大家思考由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考虑到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方向看,生活中要多角度考虑问题. 由此进入三视图的学习. 利用古诗引入,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让学生感觉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有“源头”意识.
利用科技,创设情境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科技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更令青少年向往.把数学和高端科技联系在一起,学生会更加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为知识能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用导弹轰炸伊拉克的情景,相距万里,美国发射的导弹却能准确无误地轰炸伊拉克的军事设施、建筑等,学生看后全场哗然. 当时正是伊拉克战争纪念日,然后笔者用这样的导语导入: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五年前今天美国轰炸伊拉克的真实情景,大家可以看到导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摧毁了目标,而近在咫尺的其他建筑却安然无恙,那么是什么在引导导弹如此准确地飞向目标呢?(这时个别学生试探地说GPS卫星导航),对,GPS卫星导航系统,它把地面上各个目标的位置用不同的坐标表示出来,导弹便根据坐标准确地轰炸了目标. GPS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比如引导汽车行驶、轮船航行,进行地质勘测等,那么建立如此先进的导航系统最基础的一步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这样的情景导入,使整堂课气氛马上热烈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并且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利用趣味故事、图片,创设情境
在《统计调查》的学习中,笔者首先出示了一幅美猴王孙悟空的大图片,后面石头上是一群小猴子,好似在讨论着什么. 学生一看到孙悟空兴趣大增,眼睛瞪得特别大.
笔者顺势问,“同学们看这是谁啊?”
“孙悟空,”学生齐声大喊.
“那同学们知道孙悟空后面的小猴子们在讨论什么吗?”
一部分学生开始咯咯笑,初一的学生虽然纯真,但是他们也知道小猴子怎么会“讨论”啊!但是他们仍然对教师提出的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 这时便引出了笔者早有准备的趣味故事:原来啊,花果山猴王国准备对美猴王孙悟空的执政能力展开调查,小猴悟能设计了两种调查方案,方案一:向全体猴民发布调查;方案二:只对一座山上的猴民展开调查.
请问哪个调查更能体现猴民的意愿呢?为什么?
这个问题情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不同,从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全面调查.
制造悬疑,创设情境
“学贵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习探求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伸. 例如,笔者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给学生们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加2,结果乘以3,再加上原数的7倍,最后再减掉6,告诉我你的结果. 我就知道你脑子里的那个数!!
学生一个个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笔者告诉他们结果是10X,而他们的那个数X只需要将结果除以10就可以得到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方程是多么方便,提高了学习方程的兴趣.
利用时事,创设情境
许多教师一说起情景,往往只是想到情景的引入. 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 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联系时事,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学《变量》一节时,火炬传递刚刚开始,针对人们都关注的这一时事,笔者精心设计了这节课:
首先播放胡锦涛总书记宣布火炬接力开始的新闻片段,接着教师开始激情导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象征着和平、友谊、希望的奥林匹克圣火今天已经抵达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它将传遍全球,让世界共享奥运会的激情与荣耀. 在奥运圣火的传递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想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奥运,走进数学,开始今天的奥运数学之旅.
新闻中激动人心的场面以及教师精炼的导语,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为新课的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 因为问题一是有关火炬接力的问题,所以用此新闻导入也为引出问题一做了较好的铺垫.
笔者围绕“奥运”这一主题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用精练的导语作了较好的衔接.具体如下:
问题一:在火炬接力的传递过程中,每位火炬手所跑的路程均为200米,请填写下表:
若有n人参加火炬接力,n人所跑的总路程为s米,你能用含n的式子表示s吗?
导语:作为奥运圣火的载体,祥云火炬能够在强风和暴雨下仍然保持燃烧,那么它使用的是什么燃料呢?此问题制造悬念,学生猜测的同时内心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此时便可顺势出示问题二:
祥云火炬采用了燃料丙烷,它是一种高环保燃料,火炬内燃料总质量为40克,它燃烧的速度为2.5克/分钟,若燃烧时间为t分钟,燃料的剩余量为m克.
(1)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m吗?
(2)这个问题中有哪些量?
(3)这些量有什么区别?
笔者用这样的导语自然进入问题三:
到8月8日经过两万多人,13.7万千米传递的奥运圣火将点燃北京奥运会主会场上的火炬,与此同时,奥运会开幕式将在主会场鸟巢举行,同学们想去观看吗?如果我们要去观看的话就要凭票入场了,一起来看一个有关奥运会门票的问题吧.
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分为五类,其中A类门票为每张5000元,如果售出A类门票数为x张,总收入为y元,
(1)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呢?
(2)在这个问题中,有哪些量?这些量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了解奥运,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最后笔者设计了一道有关奥运会的作业题,首尾呼应,从奥运开始,以奥运结束. 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增加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让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下一节函数概念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从此以后每4年举行一届.
(1)若用x表示第几届,用y表示年份,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找出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3)①中国人重返奥运赛场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
②奥运圣火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首次开始传递,你知道它在哪一年吗?
③将来的第38届奥运会在哪一年举行呢?
本节课笔者是作为公开课讲的,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知识理解掌握到位,听完课有教师告诉笔者,他们第一次听到有人把数学课上得这么有“文采”,这节课设计得太好了. 这是非常高的评价,笔者从心里高兴,也更加肯定情景教学这一有效模式.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胜心理比较强. 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让学生探究变量之间关系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游戏:两位同学一组,首先从同学们所举实例的式子(黑板上学生所举的生活中变化关系的实例)中任选一个,然后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变量的值,另一个同学说出其他变量的值. 在此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还没等笔者把游戏规则念完,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游戏了.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顺利地得出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印象非常深刻,理解非常透彻,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 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
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注意,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 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意时机,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教师只有以学科知识创设情境,以情感来掌握知识,多总结生活经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教学情境,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