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13-12-29 00:00:00高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10期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数学课堂,也是其他课堂所需要的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生活化;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 在课程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与好评. 下面,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浅谈一二.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造生

活中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问题是由生活中的问题抽象而来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处可见数学的痕迹,合理地优化这些数学问题就变成了我们所学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创设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化数学学习环境,这样的学习才贴近生活,也更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让数学更实用. 教师切不可仅仅关注应试中的抽象化数学模型,与实际生活脱节.

学习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应首先使学生认识到,这个数学问题源自何处,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这样提纲挈领地建立正确的、系统的数学学习体系,对学生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利. 比如,介绍“分数”这一节时,可以首先引入《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其实就引入了的分数概念. 或者举像分饼这样的问题:一张饼,三个同学分而食之,每人分得,然后通过动画演示一个圆形面积均分为三份,进而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引入分数的概念. 又比如,在介绍“小数”这一章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观察超市中的价格标签,并思考其中数字的含义,如一瓶汽水定价2.80元,一支钢笔定价5.80元等,并且找出哪些是整数位,哪些是小数位,以及元角分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会对0.1,0.01的概念有更形象的认知,再通过一角与一元的价值比较建立与0.1的概念,有利于学生通过小数来理解分数,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分数,而且了解了人民币的规格,可谓一举两得.

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相联系、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其学习兴趣,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加数学的实用性,另外,小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在数学问题上. 当然,这种学习环境也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因为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 也许学生之前不会留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不仅会注意到数学,更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倍关注数学的发展.

课堂上的情景化教学——生活

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则会相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面对枯燥的数学公式,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长此以往,对数学课堂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都很不利. 如果配以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 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课堂,既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数学问题,又能向学生建立“数学源于生活,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比如,学习“百分数”这一内容时,假如直接向学生介绍百分数的概念就会很抽象,学生也难以理解,就更不用说掌握这个知识了. 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举生活中所遇到的百分数的例子作为铺垫,比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购物时会员卡享受的折扣,或者NBA球星投篮的命中率等. 这些例子在学生身边随处可见,而且学生大多感兴趣,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兴趣也就能提上来. 同时,学生会对百分数建立一个直观的印象,此时教师即可引出具体的数学概念. 此外,在做练习题时,题目的设置也应该尽可能设置比较具体的背景,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不同球员投篮的命中率比较,不同购物方式的比较,这样的场景既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又能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模型的应用与思考,在数学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递归和推理的方法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模型建立的整个过程,比如,在购物问题的讲解中,通过生活中的购物情景,可以知道一只圆珠笔的价格×支数=全部圆珠笔总的价格,由此可以联想到一瓶汽水的价格×瓶数=汽水的总价,一件上衣的价格×上衣的件数=上衣的总价. 于是推理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学模型.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购买的品种多于一种,应如何计算.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由具象到抽象模型的思考,从而得出不同品种的产品应先求各自的价格然后相加的计算模型.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自然加强,这样,会在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学生既能理解数学模型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又能反向应用学习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相对复杂的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将其抽象化,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教学策略,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会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学习数学.

课后实践的多元化——将时代

感融入数学教学

新课标要求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应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充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上的很多数学模型存在简单化或陈旧化的缺点,并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将时代感融入课程教学中.

如在讲“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商标或者车标拿给学生辨认,让学生在这些平时常见的图标或标志中认识数学图形——圆形、三角形等.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基本数学图形来设计自己的标志,这样,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且还会与潮流接轨,时代感也会被很好地融入数学. 这样,学生学得不费劲,老师讲课也会讲得生动、有趣.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的学生太过活跃,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让学生过于兴奋于游戏本身而忽略数学本体,所以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安排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全面的数学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过程,这样,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课上没有讲过的数学问题时也可以有正确的解决思路,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遇见更多的题型,在考试时,当出现没有遇到过的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而不会无从下手. 另外,对待教材信息滞后的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补充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与最新的实时资讯相对接,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是一个课前预习的变形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却很上心. 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将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其实就在学生身边,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对数学的掌握能力和热情也都会增加. 教师还要合理安排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实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