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凡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 它包括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把握有效的教学时空,糅合有效的人际关系,促进有效的师生互动等.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更是一种理想的教学追求!
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我以为最基本的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精心地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备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想把课上好,就得进行有效的备课. 说到这,一些老师可能有些疑惑,我们每年都教初三,教材在手中翻来覆去用了好多年,不备课我也能上. 泰州市教研室高兴帮主任曾用“初中毕业班常委”一词概括了这种心态. 教材可能没变,但受教育的对象变了,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怎么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适应教育的需求?虽然许多教师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来,可是,当他一旦走进课堂讲课时,却又感到课堂沉闷,不能得心应手.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备课上.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说:“要把平常的课上成公开课,把公开课上成平常的课.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进行备课时,应拿出备研究课、备公开课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呈现一个个精彩、有效而灵动的课堂,长此以往,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那如何让备课简便而又实效呢?
首先,备课一定要研究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理想追求. 只有将它了然于胸,熟练把握,你的课堂讲授才能出彩,你的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比如,我在讲解“幂的乘方”一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为:
(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法则准确进行幂的乘方运算;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知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以获取新知的意识;
(3)让学生体验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要求则设计为:(1)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达到基础目标;(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发展目标;(3)上述教学目标中的(3)针对的是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都蕴涵着的普遍规律,进而激励学生从诸多的特殊现象中探究一般规律的兴趣,使得不同的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备课一定要研读学生. 学生具有灵性,不是机械的制品.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定这个目标恰当吗?教这个内容合适吗?需要现在教吗?我们要做出的每一个判断,不能一味地追求一鸣惊人的新招,也不能跟着别人走,而应尊重自己的学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精练、精要,而不是“沸腾”的一锅粥,没有几粒“米”.
第三,备课一定要把握点、面. 这个点,就是书本的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这个点,就是学生的兴奋点. 你既要成为一把火,让学生的激情燃烧;也要成为一块冰,在学生处于无序亢奋状态时,让他机智地冷却. 这个面,就是学生的接受面. 有效课堂,关注的不是少数尖子生,而应使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主动学习、快乐发展、幸福自我.
第四,备课一定要善于取舍. 讲究取舍,是智慧的体现. 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能不能触类旁通,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与点拨. 如果每堂课都给学生满汉全席,他未必吃得了、吃得好,说不定还会感觉很乏味;如果不着边际,没有重点,那么他就会不知在云里雾里;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那么他就不能拓展知识面. 因此,备课时,必须讲究传授的尺度、适度. 有时候,留点空间、留点空白,未必不是好事.
有效备课成就有效课堂. 在我们不断求索改变备课方法的同时,不要忘了这样一句话:“读书,是长远的备课!”想想,没有知识的养分,我们的老师就如同那贫瘠的土壤,滋生出的只能是干瘪的种子. 所以,只有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用“心”备课,我们的课才能备出质量!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智慧!我们站在讲台上才能镇定自若,底气十足!
巧妙地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但仅仅备好课还不够,就如同砍柴要磨刀一样,刀磨得锋利,未必能砍到柴. 所以,有效课堂最终还需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来加以实现. 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首先是教师的有效组织,要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预案生成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平行”这一内容时,尽管内容简单,但学生容易出错. 我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平行的利群广告,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平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会利用平行的相关性质(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以及平行线的传递性)来解决相关问题.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层层揭示平行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作平行线必须经过直线外一点才行,让学生自己去听、去想、去学、去交流,这比我空洞地讲解更有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 ”课堂上精美的图片、动画、视频,扣人心弦的开场白,幽默的故事,探究性实验等,都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诱发和兴奋,当然,还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持续,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尤在”的境地.
其次,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新课改以后,我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关注知识,还要关注能力,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还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一节课下来,不能只看学生有没有活动,气氛活不活跃,因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不一定真正学会了;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达到同样的知识目标,取得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传统的接受学习似乎更有效. 其实这就是一个有效参与的问题. 知识量、思维性、参与度都要兼顾,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去看每一项,就像喝一碗三鲜汤,里面有各种菜肴和调味品,一样一样地让学生吃,味道会很差. 我认为三维目标不一定非得在一节课中完美体现,而要因材定标,因势利导,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体现学科的特征,否则课堂就是无效的.
第三,是师生的有效互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和对话. 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地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应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答案,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 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 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上述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会在瞬间激活,进而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从而使课堂生成的讨论与交流在课堂情境中有效进行. 在互动的前提下,要重视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更智慧一些,更富生命一些,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科学地评价——有效教学的认定
首先,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这个标准,要以大纲为基础,以书本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以检测为抓手.
其次,要采取实用的评价方法. 这个评价方法,要注重几个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结合,硬评价与软评价的结合.
第三,要明确互动的评价对象. 首先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评价,更多地应采用即时、多元、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 评价不能太迟,否则学生对评价内容印象不深. 另外,还应通过有效练习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达成度. 其次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评价.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听课来切磋、交流、相互评价,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教者要进行教后反思,即多写教后记,还要有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施有效教学还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