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重在“减负增效”四个字,本文从“数学校本练习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校本练习推行的意义和价值,数学校本练习引发的讨论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阐述了“减负增效”的真谛所在,全面解读了校本练习的意义.
[关键词] 校本练习;意义;价值;感悟
如何全面构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效课堂,重在“减负增效”四个字. 减负任务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施减负以后如何做到增效呢,作为教师,我们探讨的不是我们应该怎么教,而是学生应该怎么学. 说到增效的方式和途径,我想首先应从课堂的教学中增效. 用邱学华老师的话说,就是要上“原生态的课”.
“原生态的课”要求我们用很长的时间强化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提问——课后重点练习”的学习思路. 其次是“练习”.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时候是在做题和练习中引发的,苏步青教授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中就提到:“配合小数课本,适当地有目标地添上一些引人入胜的内容……根据少年思考灵活的特点,循循善诱地介绍少量动脑筋的资料……”;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教师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出路”时提出“数学学习要保证练习时间,要一练到底……要让我们的课堂呈现15+25的教学模式(即15分钟新授、25分钟练习)……”.
反观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很多教师要求学生的练习量早已超负荷,但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原因是我们的练习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而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统一的练习材料、统一的练习要求,教师有时候到了练习课就改改作业、做做自己的事情,但你可曾看到好学生对题目厌恶的表情,可曾看到学困生迷惑的双眼……这样的统一练习有些是精心设计的,但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有些是机械无用的繁题、难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到学生的负担,其实最重的就是作业. 诚然,多做多练对于提高学习的成绩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也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其难以走好以后学习的道路. 因此,实施校本练习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打破传统观念、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方式.
数学校本练习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实施校本练习的前提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 这首先要求学校的领导者要着眼全局,对于减负增效要有长远的战略目光,要知道牺牲一切时间死抓硬干只能求得一时的“成功”,要懂得“放长线才能钓大鱼”的道理,给学生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
其次,更新教师观念,毕竟校本练习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师. 因为校本练习的实施必将牺牲教师很多的休息时间,必将增加教师很多的工作量,必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懂得校本练习对于自主课堂的延伸性和补充性,要懂得校本练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懂得校本练习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铺垫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教师除了在认识校本练习上更新观念外,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也要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改变一些看法. 教育的现状告诉我们,社会需要不同的人,而我们的学生在以后也必将成为不同的人;有些人在一方面缺乏,但在另一方面却出众;当一些学生成为学习的优等生后,我们就要提高要求,甚至苛刻;反之,当一些学生成为学习的贫困生时,我们要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进步的空间……
对于以上认识,作为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支持,要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他的那个空间内的进步和成功,要让家长学会“适当放弃”,要使其明白与其让自己的孩子马马虎虎做10题,还不如指导孩子认认真真地完成1题;与其因为孩子在学习中问题太多一团乱麻,什么也不懂,甚至丧失兴趣,还不如让他在逐步弄懂中逐步树立自信;与其使孩子产生“明日复明日”的沮丧,还不如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享受“今日事今日了”的快乐,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谛.
数学校本练习推行的意义和价值
现行的国标数学教材已经在积极倡导施行校本练习. 这套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难度降低和分解,便于一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此外,教材的安排上也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如探索平台等),它已经为我们的校本练习提供了指导,这也说明了实施校本练习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在设计联系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学生做练习时既有兴趣又有一种乐于探究的体验.
1. 数学校本练习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展示
数学学科的校本练习不是简简单单的题目“采集”,而是一个数学教师教学、思考、借鉴、创新的展示. 从一份小小的班级数学练习中,可以凸显一名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研究和分析的能力水平、把握教材的尺度,以及数学本身的功底和素质.
2. 数学校本练习是学生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份统一的练习会让差生“陷”在那些难题中不能自拔,而对于好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却过于简单,缺乏前进的动力,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形成障碍. 校本练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层次性,基础题会让学困生容易接受、容易解答、也容易得到好的效果;一般提高题能给中档学生一种能量的补充,让他们变得更好;而挑战题则能激发好学生的“求胜”欲望,在积极的挑战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积极交流的好品质.
校本练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设计的,摒弃了那些机械重复的训练,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指导性的巩固,这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析自己学习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弥补和改正.
3. 数学校本练习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情感平台
校本练习的内容是教师通过采集、自编得来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练习有感情:这是我们老师出的题目,而练习的“版权”属于学生自己,教师对于练习本身同样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也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重视程度. 师生间这种看不见的情感交流对“教”与“学”都是一种很好的促进,能使“教”与“学”真正“相长”起来,做到二者互为表里、融会贯通.
数学校本练习引发的讨论、思考
和感悟
1. 做一名爱做题、爱出题的数学老师
现成的练习或试卷的确会减少教师的工作任务,但相应的会把时间抛给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做一名数学老师的乐趣在哪儿?除了在数学教学的成功中感受乐趣外,我们教师也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寻找乐趣,通过一些小游戏、小策略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浓厚兴趣.
曾经有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他很出色,他的出色在于他对数学的痴迷,他每天都会做很多数学题目,而这些题目都是小学数学中的. 他说,在做题中他有了很多灵感,有很多的思考,他体会到了学生碰到难题时的困惑,他明白了怎样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的乐趣.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做题,因为你的做题能给予学生感染,因为你的做题能形成好题的良性循环,也会让你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乐趣,并传达给学生.
2. 做一名爱思考、爱发现的数学老师
帮助学生学好数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教师在完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应积极思考、努力发现. 把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变成我们数学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学习数学津津有味. 比如,在讲“圆的认识”时,我会拿经常看到的井盖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井盖要做成圆的?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中,我又联系学校刚建好的篮球场,让他们思考怎样画出那些圆和半圆,怎样求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等. 在这些练习中,我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跳一跳. 当我们的练习离学生越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高;当我们的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时,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
3. 做一名关注学生需要的数学老师
学生需要什么?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是每一次练习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校本练习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中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层次,对于做不起的题目,练习本身就给予了理解和关注. “以本为本,强化基础训练”,会让学困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们不需要背负那么多的负担来对待数学,反而会产生一些学习兴趣.
对于中等生来说,以前他们都默默无闻,成绩不好不坏,没有得到表扬,得到的批评也不多,没有动力更缺少动力. 但校本练习中却有他们专属的天地,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站在“挑战”的舞台,成为老师、同学心目中的“优等生”,这就是激励的力量和动力所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一些好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高度时,他们也会看到自身的不足,知道自己原来努力得还不够. 教师的信任也会让他们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其实,课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很简单,如果教师让他们自学,用较短的时间(比如暑假)学完课本,这样,学习中他们的起点就会更高,也会飞得更高.
通过三年多校本练习实施的摸索,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落实高效的目标,就必须在新课标理念下让学生不对数学学习感到恐怖、枯燥,要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之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有一份荣耀感,可以大声地向别人炫耀: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学习很轻松,经常没有家庭作业. 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校本练习的确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我们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