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王建军在台上向全场来宾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创新项目Makeblock,并说出了他们熔铸于这一项目中的创业梦想:“让想法更容易实现。”
这是2012年度中国平安励志计划颁奖典礼。本届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王建军上台领奖。
这个在创业大赛中获得了评委一致认可的创新项目,从设想到成型,由于人单力薄和资金短缺让王建军经历了超过预期的困难。去年4月,王建军辞去工作,从朋友那儿借了4、5万元,创立了深圳市葫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辛而孤注一掷的创业之路。2011年8月,他才找到了第一个合伙人。14个月过去,Makeblock才终于在一些面向DIY和机器人爱好者的B2C网站开售。然而,下一步推广工作迫在眉睫,王建军又再度面临筹措资金的难题。
而如今,获得创业大赛一等奖的Makeblock项目,收获的当然不仅仅是10万元的创业基金,更是找上门的风险投资和宝贵的创业经验。颁奖典礼的前一天,王建军刚刚参加了本届创业大赛的决赛,“台下评委的创业经验、看问题的角度和点评确实非常犀利,给了创业者很好的建议。”团队刚刚结束项目宣讲,许多投资人就主动上前约谈。王建军说:“创业最终需要资本的对接,平安励志计划真的是很好的资本对接平台。”
能够如此助推青年创业者的自主创业,正是平安励志计划创业大赛创办的目的。主办方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将本次励志计划的参赛者称为“平安、青基会和整个社会寄予希望的成长的种子”。平安集团在二十几年间,从仅有13人的小公司发展为如今拥有近175136万正式员工和26306.01亿的总资产、在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榜单中排名第242位的大企业,任汇川说:“平安最能够理解什么是创业,什么是对梦想的追逐”。
同样在2012平安励志计划中获奖的还有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任雅姗,这是她连续第三年在平安励志计划论文奖获奖。5月份启动以来,本届论文奖共收到50余所高校近400篇高校学生论文,任雅姗再次脱颖而出。立足于社会调研,是任雅姗从中学习到的学术研究的关键。“对社会的关注,是这批90后孩子的特征”,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作为资深论文奖评委,对于参赛学生的整体面貌和学术能力有更直观全面的感受,“他们研究现实问题,他对现实社会中运行的经济问题、金融问题、保险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些青年们学术或者创业的历程上小小地推一把。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中国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道出了平安励志计划设立的初衷。
平安集团从成立之初就一直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2003年,已有多年公益项目开展经验的平安集团,越来越注意到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和进步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于是,名为“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的公益品牌诞生了。励志计划最初只设论文奖,随着项目影响力扩大,励志计划又获得了来自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机构的加入和支持,从学术研究逐渐延展开来,全面关注在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路线的打造,创业大赛、励志论坛等一系列项目应运而生。
创立9年来,励志计划已经累计奖励优秀大学生4820名,总投入达1642万元。每年论文奖获奖论文都会集结成册出版,郝演苏教授介绍到,中国保监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一个将保险金额作为评价国民财富的指标的概念,即是从论文奖学生论文阐述的想法中延伸而来。青基会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旭东说,根据后续追踪,创业大赛设立4届以来,仍然继续推动运作的项目达到总项目数的60%。
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中国平安集团所致力于的公益项目很多,但任汇川相信,励志计划将是其中会对未来产生爆炸力影响的一项,他表示:“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正在寻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突破。这些都需要年轻人有更多的梦想和创造力。希望励志计划能够给青年人在梦想和实践之间、理论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之间架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