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

2013-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2期

新加坡理政经验,中共如何借鉴?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贪污腐败、贫富悬殊、道德滑坡等问题,再次把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向改革的十字路口。

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为解决中国发展起来后的社会矛盾寻求出路。而迹象显示,中共领导可能会继续参考与借鉴新加坡的治国理政经验。

习近平担任校长的中共中央党校属下的《学习时报》,过去两个月就一连刊登了至少4篇署名文章,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验,以及新加坡权力运行与监督的机制。

中央党校政法部傅思明教授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进一步说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监督如此有效,是因为它先从党内做起。其最基本原则是对腐败现象采取零容忍态度,也就是绝不容许腐败分子在党内存在并成为特权人物,这样的机制是中共必须学习及贯彻的。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会竞选获胜后向民众致意

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告诉本报,一党长期执政通常容易滋生傲慢和懈怠,进而产生腐败现象,但新加坡却成功塑造了廉政文化。这除了归功于党内监督,“让民做主”的制度也至关重要。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应该向新加坡看齐,不仅实行家长式管理的“为民做主”模式,也应该融入“让民做主”和“认民做主”的最基本原则。中共的作风其实有“认民做主”的传统精神,但中国官员能否升迁是上头说了算,老百姓没有决定权,现实中没有实现“让民做主”。

新加坡的治国经验受中国重视,但受访学者强调,新加坡经验只不过是便于中国参考,不适于照单全收。

(【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6日)

中国农民工短缺的真相

近年来,中国工资水平的大幅攀升以及人们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储备正在枯竭的担忧,已经向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发出了警讯。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孟昕在中国9个省份的15座城市进行的对中国农民工劳动力的详尽调查显示,2010年只有约25%的农村户口劳动力到城市打工,而且他们在城市居留的时间也相对比较短,约为7至9年。这是因为农民工在享受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方面存在制度性限制。当农民工想要结婚生子时,当他们失业、生病时,或者当他们需要照顾上学的孩子或父母时,他们除了返回家乡别无选择。假设农民工享受城镇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限制被废除,同时假设农民工在城市逗留的时间因此增加一倍,任何所能想象的劳动力短缺现象都会消失。

(【美】《华尔街日报》1月4日)

中国应大胆改革

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发表的第一次讲话就让人耳目一新。他为“让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并依次谈到了整个中国、特别是中共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讲话中多次提到普通民众的愿望,只有一次提到了“社会主义”这个词。他指示中共官员停止奢侈的宴请活动、不说空话,这样的要求在任何国家的官员中都是罕见的。

这些都是好兆头,但我们应谨防对这些象征性举动做过分的解读。要让老生常谈的经济增长向内需拉动型再平衡落到实处,必须拿出大胆的行动。这意味着要牺牲被过时发展模式套牢的国企的利益,增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私人部门的实力。

还应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这方面的工作在胡锦涛任内已经开始。赋予民众权利也将意味着废除户口制度。从明年开始,中国的劳动人口增长将逐渐放缓。鼓励民众从农村生产力低下的活动中摆脱出来、转移到城市从事生产率较高的活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

(【英】《金融时报》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