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2013-12-29 00:00:00侍林
成才之路 2013年11期

受到高考的深刻影响,应试教育的模式普遍地影响着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素质教育依然只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从来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准则。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之中,美术课因为与高考的关系不够密切,自然而然就成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反观当下的美术课程,教师没有教学热情,而学生又学得相当乏味,教学方法非常简单陈旧,内容也过于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还有很多学校只是将美术课当做自己开展素质教育实验的一个装饰品,虽然在表面上丰富多彩,但实际上非常空虚苍白,美术课基本上没有发挥出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具有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存在有非常多的问题。譬如说,学校不够重视,也急缺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教学设备也不够健全;在多数情况下,美术课都在为主课让路,成为自习课或者被别的“主课”教师“侵占”。从根本上来讲,美术课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们掌握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而主要是使它们能够通过绘画去感知艺术,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都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美术课当然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深入地参与到表现与鉴赏的活动中去,从而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众所周知的是,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美术课是无法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来实现学生人格魅力的提升的,它的主要魅力在于对绘画技巧的运用过程中,但是在课堂上,从事这种技巧运用活动的,正是学生。学生的学必须要成为主体,也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当下,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学好美术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理论,即使放在其他学科之上,也完全行得通。举例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某个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只能做引导性的言论,而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激励学生发言,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将课堂变成学生的主场。

二、通过多元化的视角来对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喜欢给学生布置作业,而且往往注重的是作业的数量,而并非质量,学生就只会临摹一些名家的作品,这样的作业形式从根本上来讲,是没有任何创造意义的。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准,就需要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各种美术材料的辅助下,创新出一些具有美感的作品。众所周知的是,新的时代里,各种高新技术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作为美术鉴赏和教育活动来讲,也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多元化的判断标准,不能落于俗套。举例来讲,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专门针对学生作业进行鉴赏,不仅教师自己发表评论,而且引导学生也参与到评论的过程中,综合多元化的视角,来对学生作品予以评论,以正面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美术作品不仅要从实际出发,还需要以情取胜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绝对不可能排斥主观性的感受在审美活动上的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完全是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人的视野以及他的知识经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审美水平。这种主观的成分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使评价的具体标准很难达到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审美的过程中,也需要用一种自我推测性的语言,譬如说“我认为”“我觉得”等,使学生们认识到,即使是美术教师,他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在日后的评价过程中逐步摆脱别人的束缚,不仅从客观事实出发,也会动用自己的感触,从真情实感出发来判断一件作品。这种评价判断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验证性的判断,减少他们盲目冲动的评价,从而使评价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主客观统一。

四、联系生活,激发鉴赏兴趣

无论艺术是多么的高于生活,从根本上来讲,它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日常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美术的本义是好的,所以对于美术创作而言,它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在美术课的鉴赏活动之中,也必须要穿插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美术鉴赏的真实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过程之中,还必须要学会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比如说,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到美术馆和博物馆学习知识,这是因为,美术馆与博物馆的作品更加真实,而来源于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会有实践得来的更为真实有效,而在美术馆中上课,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艺术欣赏活动绝不仅仅只是用眼睛看到就行,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在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上,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多元化的标准来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联系生活,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