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语文学习细品成长喜悦

2013-12-29 00:00:00周英兰
成才之路 2013年11期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潜移默化,让学生爱上语文

初一第一节语文课,我送给学生四句话:字,要工工整整地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路,要踏踏实实地走;人,要堂堂正正地做。这之后每堂语文课之前,学生们专注、激昂的背诵这几句话,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在这种有意、无意之中,学生对这几句话就有了自己理解,自然领悟其中的道理: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浩浩乎如大洋兮,它涵盖宇宙万物,囊括心灵情思。它太丰富、太精妙了。简短的几句话生发出语文的无限魅力,潜移默化中,学生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语文。

二、 培养习惯,让语文预习生根发芽

1. 强化诵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充分利用早自习时间,将语文早自习提前十分钟,全部用于诵读课内、课外古诗词,诵读本册文言文,学生在诵读中既明白语意,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诵读中享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当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背诵诗词、古文,他们找到了自我,那种学习差距的缩小,使学生们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2. “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预习笔记对语文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语文预习笔记的形式是多样的,我规范了预习笔记的格式、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笔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必做、选做之间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也使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中都有自己的收获。

3. 小细节,大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持久、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放”),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形成并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我规定学生每周一、三、五写日记;二、四、六写小楷。而监督、提醒这一习惯的任务就落实在各小组长身上,我也在每周的周四抽查、点评、展示优秀日记、优秀小楷,进步的同学更是会得到同学的赞赏。写日记、写小楷,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看似小细节,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好习惯。

三、满腔热情,让语文课堂芳香四溢

语文教学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呵护,要以高超的艺术去浇灌,更需要教师人格魅力的释放,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这块园地才会如春日暖阳下的花圃,芳香四溢、光艳夺目。

.1. 科技作先导,让语文课堂直观形象

多媒体电脑以及展台已经走进我们的教学,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了,注意力集中了,想象力拓宽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因此,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舞台。

如:在学习《绿色蝈蝈》一文时,课件中蝈蝈的亮丽图片,喑哑的叫声,不仅让学生看到了蝈蝈的外形,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了蝈蝈的生活习性,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喜爱上了绿色蝈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油然而生。

我还充分利用展台,进行日记点评,当一篇篇优秀日记展示在大屏幕上时,日记的主人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而点评的同学也热情洋溢,课堂上一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日记的点评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颁发奖状,是我最成功的做法。当课堂上响起铿锵的运动员进行曲,大屏幕上醒目的“金点子”奖状,让一班的李成龙同学自豪而骄傲,鲜花、掌声充满整个课堂。全班同学沉浸在享受与喜悦之中。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展示的舞台。

2. 赏识表扬,让语文课堂民主和谐

二班的学困生张传义,偶然的积极表现得到了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将本册教材的古文、古诗词全部背诵下来,之后的语文课堂上更是认真听讲。陈宝甜、赵福旭、耿嘉泽、宋吉祥等几名同学也都在赏识教育中取得了很大进步,这让我品尝到了赏识的甜头,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喜悦。

当“周婷婷现象”在全社会得到认可时,为人师者更应以爱为主旋律,树立每个学生都行、都很棒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赏识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得到赏识,最终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