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成才奠基

2013-12-29 00:00:00戴婷
成才之路 2013年11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师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利用适当的时机、合理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和完善学生的现代人格。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加快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体育参与意识和互助互帮意识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个体之所以受到同伴的赞同与认可,主要是学生个体在群体中的参与活动的广泛性,以及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帮助同伴,能与同伴进行深度交流,从而获得同伴的认可与接纳。在活动中教师要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在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相互保护帮助。如在体操课的教学中,刚开始学生很难完成一个动作,在教师或同学的保护和帮助下,经过反复地摸索、练习,在练习中学生将逐步掌握技能、动作。在保护和帮助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参与、鼓励,克服各种困难,经过这一艰难的过程,他们才真正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快感。在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中,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并克服任性和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对某些人际关系敏感和有怨恨情绪的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从而领悟到“与人乐,独乐,孰乐?”的真谛。

二、采用游戏法的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操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趣味性。”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趣味能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性。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可能对体育学习yL8rT7HRKZSb8bgT9CMTYA==本身并不产生兴趣,但在参与的过程中,因为活动的趣味性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而这种趣味性从何而来呢?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游戏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因为游戏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如趣味性、教育性、协同性等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法的教学,甚至体育教学游戏化,这都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将教材游戏化的方法有多种,首先,创设比赛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比赛的角色,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将教材内容比赛化,有些内容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学生也没有兴趣,采用比赛的形式将能培养学生不甘服输的精神,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再次,将一些教材改造成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法,创设不同的游戏情景能培养学生不同的品行与情操。

三、加强遵守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学校体育中各种集体活动、游戏和竞赛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没有规则,活动和比赛就无法顺利开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让时跑”“让距跑”“让分跑”“等级赛”等教学方式,在赛前向学生讲明规则及注意事项并做好动员鼓励工作,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树立敢拼的决心和信心,赛后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这种规则教育是将社会中的提升情景改变一种方式迁移到体育学习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并进行自我约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竞争也会使学生自我意识增加,学会自我评价,自觉扬长避短,遭到挫折能够再接再厉。

四、充分利用集体性

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集体活动的形式最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集体项目的活动要求学生同心协力、默契配合,从而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体会到发挥集体力量的作用。如在“火车赛跑”素质游戏比赛中,将各小组分成一路纵队,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比赛后让各小组总结、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通过这项活动可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适应和遵从集体的规范要求,遵守纪律,把自己与集体联系起来,服从教学集体的需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积极交往、互相沟通、相互协作,共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这种利用集体性项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可加强学生的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而且对某些具有忧郁、人际关系紧张及偏执症状的学生都具有很好的教育和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