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人才就要有创新意识,具有创造新思维的能力。由于历史教材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培养训练能力的问题比较少,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之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历史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发掘学生潜力,利用历史课堂的宝贵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指导学生勇于发现提出问题
在课本中有很多“想一想”“说一说”“归纳一下”“插图”“注释内容”等一些有趣的栏目,都是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随不把这些作为主要的讲解,但要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让他们多想、多问、多议,55664b4e5e17a9bd1d8421277bd7d76fb6c243d905928cd63bb535d23e7b42da使他们多途径、多渠道地打开思路,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思维创造力,让自己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史料分析”“归纳总结”等栏目中的问题是课本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有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得更好,不然就要及时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直至弄懂为止。长此坚持下去,就会把自己置身思考的意境之中,就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就会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温故知新”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例如世界史中讲到“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它除了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外,迫切需要打开国际市场。这时需要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讲过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因为英国的商品想要找到销售的国际市场,它才以鸦片为敲门砖,轰开中国古老的大门,紧接着一系列战争的爆发,外来的商品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市场。这样把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后果”与中国的“鸦片战争”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结构,新旧知识达到有机的统一。
四、结合当今社会,正确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
课本中所提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等事件我们都以正确态度剖析,深刻认识其影响。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对他们的功绩给予正确的肯定,对于他们的过失给予恰当的评定,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五、利用好课本中小字史料和注释
教材中除了正文正楷字外,还有其他相关资料,要深入挖掘教材,钻研大纲,抓住重点,解答疑难,正确地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以便使相关的资料配合教学的正确进行,收到师生满意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课题。作为历史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好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