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才能

2013-12-29 00:00:00邢婷婷
成才之路 2013年11期

摘 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诵读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

关键词:诵读;作用;写作才能

一、诵读的含义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诵读可以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诵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很多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让诵读逐渐淡出课堂,语文教学也变得索然无味,加强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诵读的作用

1. 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语感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复朗诵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春天的画面, “河豚欲上”,初春的气息,让读者感受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的境界。若单让他自己去读,则诗中的许多意蕴都会被浪费掉,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

2. 诵读,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 如果能促进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这样对学生正确掌握语言文字,尤其是方言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饱含感情的诵读,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中重视发挥朗读的作用,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放朗读磁带,或组织学生录音。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朗读,戏剧选场则可指导学生表演。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如在学习《窦娥冤》时,我首先让大家熟读成诵,接着分角色表演读了全剧,学生争抢着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当读到窦娥含冤而死时学生们有的捶胸顿足,有的眼泪在眼睛中打转,精彩的诵读感染了每一位学生。

4. 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读书采取“高声朗诵”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咏,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韵,这是值得借鉴的。很多学生在课堂发言时,结结巴巴,就是平时缺少锻炼,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开展课前2分钟讲演,介绍名言佳句、讲成语小故事;组织朗诵会、演讲赛;改编、表演课本剧等。

5. 诵读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诵读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所以,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通过“读”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一篇课文在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交待的学习目标才会有所依托。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让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在欣赏月色中的荷塘美景的同时,感悟“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

6. 有助于陶冶情操,唤起审美情趣

诵读的过程是一个欣赏美、鉴赏美的过程。读好的诗文可以领略大自然瞬息万变的风光,可以体会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怀,可以抒发自己无限缠绵的幽情……读好的诗文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

7. 有助于提高写作才能

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愁眉不展。究其原因,主要不是缺乏生活素材,而是胸中无诗文。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提高写作水平,诵读是良策。反复诵读,学习精美的语句,巧妙的布局,让学生在写作时可以自然地运用。

三、要诵读文章,必须有正确的方法

1. 教师范读

教师准确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订正字音,教师精彩的范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主动去模仿和发挥,带学生进入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2. 基础性诵读

要求学生非常流畅地诵读全篇,在此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互相交流、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3. 理解性诵读

紧抠文中的关键词,对理解文意大有帮助。课文中有些段落很重要,有些句子的含义很深刻,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4. 记忆性诵读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优秀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对于许多优美的文章,不仅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更要指导他们背诵,熟记,积累语言,为自己所用。《论语》中“欲速则不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需要学生熟读成诵。不同形式的文本,诵读时也有各自的技巧。下面以文言文的诵读为例谈一谈。

(1)速度法。快速地诵读文章,找出一些生僻的字词。

(2)指读法。在诵读时必须认真,一字一句去读。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则可采取指读法,一般是左手按书,右手指字,逐字逐行地进行诵读,这样既有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文字的印象,又有利于对文句意义的感知和理解。

(3)默读法。在朗读一两遍、指读一遍之后,静下心来,默默地研读一两遍,研读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注释和课堂笔记弄清字句意义、疏通全文大意、把握结构安排,为背诵全文奠定记忆的框架基础。

总之,诵读教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要重视诵读,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文章语言,体味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