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家里所养成的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很多孩子在家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在入园后不会独立进餐,不会自己洗手、擦脸,不会自己解小便,穿脱简单的衣服等。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孩子将来学习、生活、处世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离开家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舍得”放下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在实际的观察后我也作了一些总结和案例的呈现。
一、家长过度溺爱,“包办代替”的形成
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里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开心,因此许多小朋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能力会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
现象一:暑假家访时,我们来到小妤的家,她正准备午睡起床,只听一声“哇”的大哭,从奶奶口中得知是没有称她的心意。妈妈则在一旁抱着她,哄着她,丝毫没有觉得孩子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当时我心想家长的关爱没错,但有些过度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仅仅说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起初我们是帮助孩子穿裤子,慢慢的我们是教孩子穿裤子,最后让孩子能够自己穿脱裤子,当很多孩子都学会了穿脱裤子时,小妤则不行,每天都站在厕所里很久很久,就是自己不肯提裤子,其实她是会的,就是不动手。有一次,奶奶送她来幼儿园,碰巧小妤要上厕所,只见奶奶很激动地冲向厕所,边跑边喊:“啊呀,我们这个不会穿裤子,说着就帮她将裤子穿好。”导致小妤逐渐有了依赖,做什么都不肯动手。
家长的过度溺爱不是帮助孩子,而是让孩子失去很多动手的机会。孩子离开家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培养他们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家长一定要配合老师,“舍得”放下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多对孩子说一句:“你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信。
二、家长以旧思想看新时代,补偿心理在作祟
许多家长因为自己在幼儿的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家长要知道给孩子一定的动手机会并不意味着让他受苦。记得班上有个别年长的家长,可能因为自己年龄大,孩子还小的缘故,总将事情都弄好,不让孩子吃苦,更有的会认为当初我们是因为条件艰苦,才要什么都自己做,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不要受这样的苦,以旧思想看新时代,导致这部分孩子依赖性很强 ,而且耐挫性很差,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游戏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家长“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制约着孩子的成长
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都较迟缓。很多家长觉得现在不会没关系的,反正长大了就会会的,其实哪有人是天生都会的,没有学习新技能的机会,如何会呢?不然怎么会有“一切从娃娃抓起”的概念呢?
现象二:小米是我们班看似很高大但却很柔弱的孩子。记得在一次家长半日活动开放的时候,请每位家长在一旁看孩子进行绘画操作活动,不能够帮助孩子。但在绘画活动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有很多孩子都已经画好了,只见小米对边上的爸爸说:“我不会,我不会。”只见爸爸拿起蜡笔就帮孩子将剩余的全部都涂画好。于是我走上去和小米的爸爸进行了交流,但家长的反应则是,没关系,她还小,以后会会的。其实小米的爸爸完全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知道她是会的,若是什么他都抱有这样的态度,孩子如何实践,如何体验从失败到成功,如何成长,请对孩子多说一句“你可以!”我想小米会像她的人一样高大而不是现在的懦弱。
四、家长怕麻烦,省了事却不省心
由于小班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总是将桌上弄得全是饭粒,家长嫌脏,吃好了还需要打扫卫生。所以家长们拒绝孩子的这种动手的机会,包办代替的做法,妨碍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现象三:思思算是我们班比较弱小的孩子,自理能力一向都是比较好的,但最近明显发现思思在吃饭的时候要求老师、阿姨要喂她吃。于是我就和思思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在与思思的妈妈交流中知道,思思的奶奶每天在家都喂思思吃饭,思思的奶奶还说:“孩子吃饭的时候速度慢,而且饭粒都掉在了桌上,看着她吃饭,我心里很急,想让她快点吃完。”于是就天天喂思思吃饭。孩子的依赖心理逐渐增强,你喂了现在,以后呢?省得了现在的事,省不了心,以后也一直喂饭么?若多对孩子说一句“你可以!”,孩子可以将饭吃完、吃干净,给孩子足够的信心,既省事又省心。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耐挫性差的原因是家园配合得密切度不够,若要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必须获得家长的配合,做到家园互动。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成长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圆满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失去家长的配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就难以实现。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家长了解到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还应该向家长介绍培养自理能力的多种方法。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耐挫性非常重要,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那样:“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孩子、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多对孩子说一句“你可以!”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家园互动,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耐挫性就会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