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现代化人才

2013-12-29 00:00:00杨燕翔
成才之路 2013年11期

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现代化人才,而不是单一的传授计算机知识。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如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这门课程上成学生喜欢的课,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种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长年累月地学习是很辛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什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如果没有兴趣来支撑,那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的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古往今来,大凡卓有成效的“大家”“学者”无一不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的家庭也是不同的。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心相信你,一有问题就来找你。只要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他们就会对你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发展研究的新信息,就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更新,甚至还会将一些已经过时的观点传授给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细致地锻炼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制作。如个人网页、班级主页以及设计学校班级电子版报等活动,经过这些练习,既结合本学科学习,又进一步掌握信息检索、分类、评估、有效利用等综合处理能力。通过这些具体的适合学生完成的综合性任务驱动,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青少年信息道德

学生道德认识的掌握常需要大量具体的道德形象来形成感性道德表象,在道德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道德概念。由此,提供具体的榜样和典型的事例,通过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模仿使道德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联系,从而有助于防止青少年道德知识与道德实际的脱节。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讲解互联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学生处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活动,把更多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让同学们在自己组织、自己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身创新能力,得到素质的提升。青少年时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机。一个人的创新潜能有多大,有时候连自己也弄不清楚。成年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因此,让孩子们多一份创造思维,多一份创新活动,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寻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乐趣。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评价总结

教学的有效性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规律,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有大教育的思想,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事业,而不能只是为了应付每天的工作,一定要有探究意识,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师在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教学评价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多,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除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果我们能够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那许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找到一种高效、快捷的方式,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