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已在中学全面普及,受到高度重视。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发展。教师要针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成才
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将信息技术课程设为中学教育的必修课是对信息技术的肯定,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育者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采取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 配套设施落后
目前,很多学校出现配套设施不足的现象,这种有计算机无网络的现状会导致教师只能安排正常的理论教学,却无法将实践更好地运用在实践之中,而信息技术教学强调的是技术性与实践性,配套设施的落后会对教学大打折扣,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观念滞后
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老师、家长、学生都会重视与中考、高考有关的课程,而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在“素质”与“前途”相比之下,大家都选择了“前途”,并且在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下,学校设置了较少的课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根本没有关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这种观念就会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3. 教学模式单一
观念的陈旧使信息技术教学依旧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机械式的灌输,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了,同时,教师把实践课的任务仅仅理解为是开机房,之后便是学生放任自流的安排,打游戏也好,聊天也罢,时间到了,学生走人,老师也就算完成任务了,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如何能满足得了教育的要求?
4. 教材编排不合理,缺乏考核制度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出现了严重重复的现象,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反反复复地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一点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样不合理的编排怎能将素质教育的精神传授给学生。同时,考核制度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度,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就会使教学管理松散,课堂纪律没人管,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积极性严重下降,这些不良后果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安排是形式所趋,但是,初期的实践,不免会出现上述现象,因此,基于问题的出现,我们要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才是硬道理。
1. 学校重视度不够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为了增加学生考上重点学校的人数,中学学校更加注重升学率,而忽视了我国教育的精神,即素质教育。因此,仅是将教学形式走完,老师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学生带着可学可不学的状态进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无动力地学习将会严重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 教材问题
陈旧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长时间的不更新,就会使知识与现实脱节,同时也会直接阻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的限制,使部分学校根本不会向学生传授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方法,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教学上,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会遏制信息技术教育的前进。
3. 资金的不合理利用
开设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学校没有将教育资金投入到信息教育的设备配置上,从而阻碍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教育,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学生连最基本的开启计算机都不会,更别提上机操作了,资金的不投入使得原本分配不均匀的设备再次受到压缩,让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截,未来的发展如何追赶。
4.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普遍偏低,原因在于,其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教师待遇不高,因此,学校为了完成上级的安排,不得不聘用兼职教师,这就会使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这种恶性循环只会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走下滑路,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不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教学的存在完全没有意义。
三、解决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
1. 改变观念,满足教育之需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学校应该按要求完成上级下发的文件,以负责的态度面对师生,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培养,以高度的激情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操作功能,以提升他们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学习。
2. 增加基础设备,满足教学之需
计算机数量少,网络覆盖率低,是学校教育基础设备不足的表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调配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也可以向社会招募,通过各种方式将信息化设备注入学校,满足教学之需,提高学校、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
3. 更新教材,不要与现实脱轨
时代已经阻止不了信息化的进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形势所趋,因此,教材的更新是符合现实需求的,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信息化水平的高与低是衡量我们素质的标准之一。因此,不要让自己的无知阻碍发展,掌握好信息技术才是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万季雨.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雅
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
[2]汪丞,周洪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
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电
报,2013(1).
[3]张筱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
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