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阅读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阅读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成为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面对阅读的现状,如何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有效阅读成为新时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阅读;浅阅读;深阅读;高效阅读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说过:“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众阅读在多样化的同时也走向了浅表化。”于是“浅阅读”这个说法,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生活节奏在加快,读书时间在减少,网络阅读却在不断增加,在阅读重娱乐、休闲的同时,理性思维成了阅读中的一种奢侈品,经典则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面对海量的网络阅读资源与全新的阅读方式,以浅辅深,由浅到深地进行有效阅读呢?
一、当前中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
快餐化、动漫化、图解化,网络阅读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文化感受,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衔接,海量资源的筛选整合……网络阅读悄然对中学生的阅读产生着影响。
1.阅读选择
文化大众化是当前的一个主流,一些生活化、通俗化的读物,成为快节奏生活中广大读者消遣、娱乐的首选,不知不觉中青少年的阅读重心也在悄悄地发生着转移。网络强大的信息量与选择空间,使很多学生对阅读的选择感到迷惘。再加上当前网络作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相对低俗的网络小说受到热捧,网络阅读乱象可见一斑!
2.阅读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时代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媒体给阅读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改变似乎就在一瞬间。“快阅读”时代宣布到来!更直观、快捷、多变的阅读方式,让很多学生已不习惯于慢阅读状态下细细品味、轻翻书页的惬意。可是,纷繁的网络文本却容易导致读者“网络迷航”,陷入杂乱无章的“意识流状态”,以致随波逐流,一无所获。不难发现,阅读过程简化了,理性思考减少了,思想浅薄了。
二、以浅辅深,以优势补不足
鲁迅先生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网络阅读虽没有传统阅读的油墨芬芳,但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台,同样为语文课外阅读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那里有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音、绚丽的色彩;我们可以领略自然、反省历史、探索宇宙、品味人生。对孩子们来说,哪有比这更具吸引力的呢?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的入门者而言,还有比这更鲜活的吗?
同时,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留给了学生自由的阅读时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支配阅读时间,随机阅读。作为一个连接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互动平台,网络阅读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阅读分享与阅读交流,充分发挥网络阅读学习与休闲的双重功效,而这些恰恰是传统阅读所办不到的。
三、由浅到深,从低效到高效
那么,怎样才能让网络阅读更有效、更科学呢?课外阅读不是“随便阅读”,网络阅读更不是“放任阅读”。那么,面对偌大的一个渔场,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自由驰骋,又能有所收获呢?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错,这“渔”,在我看来,既是渔场,更是捕鱼的技能。因此,网络阅读活动中,教师智慧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1.扩展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科学的学习和现代化的科技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处理语文学习乃至语文阅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成为信息时代下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扩展性阅读便是一种不错的网络阅读组织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或者在课文学习后,布置相关的拓展性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落实并拓展课堂学习的内容。
2.主题式研读
主题式研读是指教师设定一定的主题,由学生围绕既定主题,从不同的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相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呈典型的辐射性。教师可利用博客,提供经整理的大量阅读资源;学生也可以自主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并通过在线的方式在指定论坛交流各自阅读的心得。这种阅读摒弃了“放羊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明确阅读方向的同时,依然享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性。而任务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入文本去思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浅阅读状态下的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网络阅读并非洪水猛兽,它让我们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的限制。语文教师要从一个固守课堂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让我们的学生通过网络健康阅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王焕景,张海燕.网络阅读中迷航现象的认知解析.图书馆学研究,2008(10).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