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创新教学

2013-12-29 00:00:00解秀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创新;探索;谈课;实物效应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往音乐课,长期受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更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高年级学生学习抽象音乐符号的兴趣,变消极听讲为积极学习,又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应当为高年级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心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突出一个“动”字,显示一个“趣”字,体现一个“乐”字。经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学的一些音乐知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创新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教材换了又换,也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在教学民歌《茉莉花》这一课时,我根据“谈课”的方法进行尝试,首先上课前带一些茉莉花茶拿给学生看:

师:大家看,我手里拿得是什么东西,请你们闻一下。

生:茉莉花茶。哇!好香的茉莉花茶!

生:怎么样,大家泡上一杯尝尝吧。

……

这样的实物效应导课使每个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都会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而恰恰如此的谈课也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熟悉各地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风格、产生背景、文化内涵的同时,又了解了它的生物特性及各地的一些民俗习惯。有的学生还谈了茉莉花的实用价值,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所带给大家的收获已远远超过书本上所规定的要求。可见,谈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学习就是目前十分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也是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只有改革,才能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而创造性人才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尽情表现”中成长起来的,愿创造之花开满我们的课堂,愿它能在天真、活泼、可爱的儿童心中永远绽放,永远芬芳!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大李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