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快乐实践的园地。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语文作业,为学生构建愉悦身心的作业舞台。
一、情境作业,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以往机械重复的作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的特点,把作业设计得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全面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应当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将其融于游戏、绘画、表演之中,使其具有一定的情境性,从而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比如《幸福是什么》一课,故事性比较强,教完后我让学生排练成课本剧表演;教学《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把“人”字形线路画下来,即“话变画”,然后再根据画面复述,即“画变话”,从而达到理解、积累、内化;学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之后,我让学生讲讲小骆驼和小红马再次相遇的故事……应该说,这类作业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大得多,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设计情境性作业,不但将学生从单一的写字中解放出来,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我们的教学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分层次、有差异,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设计的。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都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量和不同的训练方式引导他们吸收、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探究作业,挖掘作业的创造性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的学习方式。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设计一些探究性的练习,既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发掘学生的潜能,又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开放教材,还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我抓住“更”字设计了一组对比填空:“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值得 和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 和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所填词语细微的差别,深刻意会词义,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从而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伟大形象。学《乌鸦喝水》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乌鸦有哪些能喝着水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学生想出了五六种不同方法,并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乌鸦放石子的方法最好。这样的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开放作业,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地位,突出生活实践对于教育、学习、知识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语文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开放性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并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最终达到自身语文水平的再提高。如教完《北大荒的秋天》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对北大荒的喜爱。孩子们兴趣盎然,展示的作业有动手画的风景,有用笔写的作文,有动口朗诵的美文,有上网搜集图片制作的幻灯片……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平台,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作业,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有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脑去思索,用心去体会,用手去创造,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