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3-12-29 00:00:00李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当前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创新意识、想象力及习惯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体验成功;主动参与;多种教法

时代需要创新,教育更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音乐教育教学的主旋律。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具体地,多方法、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兴趣

1.教学误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明确要求学生要做什么,而不问学生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直奔主题,明确要求,这样做看似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却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愿望,学生和教师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往往操之过急,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就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抱怨、焦虑就随之而来,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及时表扬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也给他们加以鼓励,肯定他们在练习中付出的劳动,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多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即使是差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你进步很快哦!真让老师高兴!”这是一种语言技巧,能极大地鼓励着学生,使他们找到自信,激发兴趣。

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调动积极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示范很重要,鼓励不可少,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帮助要及时。而“不对,不行”等则尽量不说,让学生有自己活动发展的空间,有深入内化的过程,由逐步掌握技能到发展能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过程。

2.课例

在教《动物说话》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想象不同动物的说话,很好地掌握各种节奏。如果只是简单地出示节奏,让学生认、读、拍、击,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刻,而且觉得没劲。但把这些节奏渗透在动物身上的时候,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上来表演,兴趣盎然地模仿体验。这时他们才真正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大胆地想象创造,已远远超出了老师。

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1.改变角色

过去,一节课总是教师为主角儿,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乖乖地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学生失去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想象及创造力严重地被阻碍。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作一个导演,把学生当作演员,教师做幕后的引导者。

2.课例

在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急于说明其作品描绘的意境等,学生的思维极容易被教师限定在一个方框里。在欣赏《洞庭鱼米乡》时,我先不作任何说明,让学生用听音乐与看图画相结合的方法,配上一幅秀丽的山水画,根据画面展开自由想象。有的说“好像鱼儿在水里自由游玩”,有的说“好像自己走进了这美丽的画中,在悠闲散步”……这样让同学们海阔天空地想象,结果就大不一样。同样一首曲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展开不同的联想。

四、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习惯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性思维潜力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落实在每节课中。

1.设计多种教学

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如何去设计多种教法是培养学生创新习惯的关键。例如让学生感受四二拍的强弱,就可通过接拍球的练习来感受。看似体育活动的接、拍球,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这时学习音乐的效果就特别好。同学们在接传拍球的过程中,得到韵律美的熏陶,感受到了节奏的强弱,也锻炼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另外,要更多地结合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艺术,让孩子们谈谈对生活的看法,说说对自然界的热爱,还可动手画画之类的,这些活动更多地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启迪。

这些都是在音乐课中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手段,如果把这些方法一直贯穿于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何种途径都需要我们教师为之长期奋斗,只有这样,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姚清心.音乐课堂表演的误区和对策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1(11).

[2]缪海云.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深化素质教育:从“小舞台”到“大舞台”[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10).

[3]金燕南.重视歌唱教学,享受唱歌过程[J].音乐天地,2011(12):24-25.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黄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