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013-12-29 00:00:00伊宏梅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大自然的素材;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多进行小制作;开拓玩境,写自己爱玩的事;多读书,积累习作素材。

关键词:积累素材;开拓玩境;多读书;下笔如有神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该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呢?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有趣的活动,才能积累写作素材。

一、多角度观察,寻找大自然的素材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由此可见,多方面、多角度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投身大自然,收集自然景物的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要下马观花,寻找大自然的多种多样的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秋游,到山川、田野、公园去观察花草树木,去观察自然景物。

2.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了解景物的特点。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跟随父母、亲友去旅游。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记好旅游笔记。

3.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收集各种摹声。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把收集到的这些摹声运用到写作中去,作文就生动了,就不会枯燥无味了。

4.多观察,熟悉花草树木的颜色。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景物,熟悉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和果实的颜色。观察了这些花草树木的颜色,习作中就能准确地描写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习作就能栩栩如生、生动感人了。

5.多观察,掌握不同时令季节开什么花。对什么树什么季节开花,什么季节结果不清楚,写出的作文就会有误。我组织学生去认真观察,掌握迎春花、桃花是春天开的;荷花是夏天开的;菊花、芙蓉花是秋天开的;梅花是冬天开的。知道了树开花和结果的时令,描写才能准确无误,不会闹笑话。

二、多观察小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要写好动物,可组织学生去观察家禽、家畜,或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观看各种动物。观察动物的外形,包括头部、身躯四肢、尾巴,还要观看它的皮毛颜色。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各不相同。动物的习性包括吃、行、住、宿等方面,每种动物都不相同。如猫头鹰夜间在野外捕老鼠,牛会反刍,燕子会衍泥垒窝等。只有掌握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多进行小制作,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学生“有米可炊”,写出实实在在的事,教师要有目的让学生先学后做,先做后写,做中仔细观察,悉心体会,积累素材。通过进行小制作,多观察、多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四、开拓玩境,抓住“乐趣”,写自己爱玩的事

玩是儿童的天性,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阅历和情感。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有作文内容可写。因此要组织学生参加许多快乐、有趣的活动。

五、引导学生多读书,积累写作素材

1.多读书,受益匪浅,下笔如有神

许多文学家、诗人、科学家,他们对读书深有体会,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自然会汲取知识和营养,提高写作水平。

2.让学生多摘抄优美词段,背诵优美词语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词汇,我让学生每天阅读2篇课外文章,摘抄4个优美词语,背诵默写3条名言,长年累月,就能积累许多优美词句,同时让学生把优美词语灵活用到作文上,作文就自然生动、形象了。

3.要求多写多练,还要巧用修辞、俗话等

要让学生写作文“有米可炊”,可多写日记,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要巧用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具体,习作就栩栩如生了。

总之,通过多种渠道,多观察、多开展有趣的活动,多读书,就不愁“无米之炊”,写不出好作文了。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镇观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