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3-12-29 00:00:00张菊梅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一般教学中只重视老师怎样设计好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对老师提问题,所以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质疑意识,提不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设环境;引导发现;因材施教

一、创设环境,放胆质疑,让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怕学生节外生枝,乱提问题,打乱教学计划,或怕学生提的问题教师解释不清下不了台,而习惯于一讲到底。而学生也有种心理负担:“我提的问题不好怎么办?”“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别人不提我也不提。”……因此,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教师不能讥笑、挖苦、伤害其自尊心。应该经常鼓励他们,适时地给予点拨,要经常对他们说“谢谢你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好”“这样表达是不是更清楚些”等一些表扬的话,使学生时刻处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师生情感,让学生“不怕老师”。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二、利用自学,引导发现,让学生会问

数学课堂中我们经常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尝试教学的其中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并提出疑问。在初期,学生往往把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以为看完了,也都会了、懂了,其实不然。怎么办?首先,我们教师在处理自学课本这一步,不能让学生匆匆看完书后,急于提出问题。而要安排相对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看书自学,理解教材,找出重点。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出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告诉他们每一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为什么”你自己能不能解答,解答不了的提出来。还有这道题是不是只有课本上一种做法,还有没有其他做法,把你的想法提出来。经过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便会自己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

三、因材施教,分类进行,让学生善问

问题有浅显的问题、困难的问题、争议的问题,针对这三种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

1.浅显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问题即浅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同学都能提出。对于这些学生,应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话语,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说“你提的问题太一般、太简单或毫无意义”之类的话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2.困难的问题:指比较含蓄或Cnzf4kHyFu4s0m8TrjWMWPOtZDjXfh8zEca3fJWw5eE=潜在的问题,它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易发现或提出。对这种问题怎么办?老师要及时进行诱导,把握难度,掌握分寸,把问题调控在“跳起来摘桃子”的程度上。可让学生这样想:(1)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达,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的内涵上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2)计算:“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工夫质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3)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这样问: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3.争议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教材理解不同,所提的问题角度也不同,这些问题伴随着质疑、解疑的过程,此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不能阻止他们辩论的场面,应让他们在争辩的过程中互问互答、互答互问、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掀起整节课的高潮。此时,全班同学都会参与到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同时理清自己的思路,使问题明朗化。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大胆放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就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创新人才。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温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