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困生开一盏绿灯

2013-12-29 00:00:00杨宏宝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学困生的形成是客观的,把原因都推到学困生的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找自己的原因,因人而异,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这也符合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学困生;开绿灯;人际关系;“玩”的权利;特长活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学困生,认真对待他们,帮助教育他们。

一、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为学困生开一盏绿灯

不论何种原因形成的学困生,他们在学校或班级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歧视和排挤。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有来自同学间的,也有来自教师方面的,长期以来,造成学困生不能理直气壮地抬起头来学习和对周围环境的恐惧。作为教师,首先,应想到为学困生创造一个充满温暖、友爱、公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其次,教师要坚决摒弃好生、学困生的陈旧观念,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知道,教师在学生心中是伟大、高尚的代言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以慈母般的胸怀去抚慰那一颗颗更需要人理解和帮助的学困生的心。这样的氛围不但能帮助学困生,而且还影响着、教育着优等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这样,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教师的关爱之心将会化成涓涓细流,把学困生从周围恶劣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找回自尊,激发他们热爱班集体的荣誉感,增强生活的信念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为未来的生活、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石。

二、在具体的学习中,让学困生量力而行,为他们开一盏绿灯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堂就像我们的战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所以,在课堂上帮助学困生找回自信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在认知方面的相对落后,致使他们最害怕、最担心的莫过于在课堂教学上提问。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回答与提问,教师的肯定与赞许都深深地触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教师投向他们期待的目光,会使他们惴惴不安,担心答错问题会当众出丑。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应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先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使他们也能体会到被重视和成功的喜悦,树立其自信心,即使他们答错了,教师也应表扬其回答问题的勇气。

在布置作业上为学困生开一盏绿灯。学困生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有难易之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习题,给学困生应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这样好生能够吃饱,学困生也能消化,从而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给学困生以“玩”的权利和空间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困生同样需要在“玩”的快乐中成长。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剥夺其“玩”的天性,更不能因学困生学习落后,而带有惩罚性地延长他们的学习时间。由于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常常受其生理因素的制约,使他们不可能无休止地停留在教师编织的知识网袋里,教师不应以延长学习时间而达到强迫其掌握知识的目的。学困生本来对学习有一种排斥、恐惧、厌烦的心理,如果教师再一味地采取拖延战术,恐怕只会增强学困生的逆反心理,从而让其更加厌恶学习。“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只有让他们养精蓄锐,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保证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应让他们精力充沛地去学习。

四、“展示自我”,为学困生开展特长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已是现代教育面对的迫切任务。学困生在学业上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并不等于他们一无是处、一无所长。教师应积极深入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并根据其爱好开展相关的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们在班集体和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告诉他们这不是罚,是对他们的信任并致以感谢,从而激发与其学生一决高下的愿望,使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步养成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宽容对待学困生的反复行为

在实际学习中,学困生经常出现反复行为的现象,即对其刚刚改正的不良行为会再次或多次重犯。对此,教师不能悲观失望,放任自流,视他们为“顽石”“朽木不可雕也”。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地指导。要知道任何事情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惰性”“坏习惯”在学困生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消除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作为教师更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奢望学困生一下子痛改前非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正确看待他们的反复行为,积极肯定其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走三步退两步”同样是进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综上所述,为学困生开一盏绿灯,绝不是对其放任自流,听之任之,而是宽容地面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发掘其潜力,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真情,帮助其找回久违了的进取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和学习中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连儿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