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读是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在教学中要下工夫。
关键词:朗读;技巧;句子
朗读是体现小学语文基本功阶段性训练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不懈地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精心设计,分步推进,全面提高,在“朗读”两字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读出知识、读出素质。
一、多读入门
朗读水平和语文知识要靠多读去提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聪明的人如果不读书,也不能在语言文字上有所造就。学生通过读书生题,读书求解,读书品味,读书欣赏,读书生情,通过读书去引发、联结所有的语言训练。就多读而言,我认为可一文多读。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失为典范之作,对这些文章学生应尽量多读,最好能读得异常流利,朗朗上口,甚至能熟背如流。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文章,就应该让学生熟读能背,还可重点段落多读,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的第八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董存瑞的英雄壮举,多读,学生更能理解董存瑞的伟大与不凡。再就是广泛多读,这里指的是博读群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歌散文,都应去读,读得越多知识越全面、越厚实,素质越高。
二、范读引路
范读就是给学生作示范,做引路人,让学生读有所仿。首先是教师范读。它在感情朗读时更具有直接的感染力,教师读书时可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思想感情随教师的变化而变化,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一边用饱含泪水的眼睛看着学生,一边用时慢时快的音调读着:“……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站着,站着,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学生受到了感染,仿佛身处送总理的行列,有的还流下了泪水,以至于我读完了课文以后,许久教室里仍一片寂静。后来学生读这篇课文时,都能读出真挚的感情。
三、教给技巧
朗读指导应重视教给学生技巧。速度要有快有慢,不能通篇匀速进行,也不能太慢或太快,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决定速度。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等句子,应该读得缓慢而沉重。“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读这些句子时则应略快一点。音调要有高有低,有轻有重,平铺直叙地读书会让人领会不到文章思想的变化。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这样的句子应读得低缓与沉重。同时,还应读出标点符号的要求,如顿号、逗号停顿时间较短,句号、省略号则停顿时间较长,感叹号应读出强烈的感情色彩等等。
四、读懂句子
首先是理解字词,特别是理解难读、难写、难解的字词。教师应巧设方法,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其次是掌握含义。如《鸬鹚》一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要让学生知道,这里叙述的是一幅静静的美丽的画,朗读时应注意读出轻松、愉快的情感来。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沙井上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