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2013-12-29 00:00:00徐秀菊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美育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美的素材。

关键词:美育;历史教学;渗透

梁启超先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重要者,倘若在生活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因此,美育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美育,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用美的事物熏陶学生、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美的行为的教育。

历史是一门跨越古今、包罗万象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大概没有哪一门学科能超过它。历史的学科作用就是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美与丑,从而抑丑而扬美。历史教学的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美的素材。

一、历史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1.道德美

道德美,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甲午中日战争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孙中山,他们的忠心报国、威武不屈,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所散发出来的雄壮美。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美德被千古传颂,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共产党人朱德、雷锋等身体力行为中华民族谱写着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迁身受宫刑而著《史记》;状元实业家张謇冲破重重难关创立大生纱厂,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美德铸就了中华的民族魂。

2.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容于绘画、建筑、雕塑、文学作品中的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诠释人文美,强调人性美;盛唐的画圣吴道子用他的《天王送子图》等画作尽显其吴带当风的神韵。罗马的“罗马圆形竞技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北京故宫”“长城”等都在展示着凝结劳动人民汗水的凝固的艺术美。中国人用石窟艺术表现自己心中的“佛”;希腊人用雕像塑造自己崇拜的爱神维纳斯。莎士比亚笔下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曹雪芹的《红楼梦》、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即《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都表现出人类的文学语言艺术美,它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3.智慧美

智慧美,是人类历史上灿烂辉煌的发明创造及凝结于其中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古印度人发明的广为世界使用的“阿拉伯数字”,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发明成果等都充分显示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智慧美,推动生产力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停地向前迈进。

4.时代美

时代美,是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的美。从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令的形式公开承认和鼓励土地私有开始,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法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此时的封建制度埋葬了旧有的奴隶制度;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中国的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发起挑战;欧美各国在近代通过改革、革命等方式促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它们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体现出来的开拓性、创造性、革命性,始终代表人类发展的方向,闪耀着时代的进步之光。

二、历史教学美育的渗透

1.介绍审美知识

储备审美知识是审美活动的准备。只有具备审美知识才能区别美与丑,识别判断美的形态、类型和程度。

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凡是美的事物必须是符合其本身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须是有利于人民的。另外,美的事物还要有鲜明生动的感性形象。

除了了解什么是美之外,还要知道美的形态、类型和程度才能更好地欣赏美、领略美。

2.语言艺术的熏陶

教师的语言是历史教学中传播“美”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精雕细琢,要使学生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啰里啰唆,要精辟简练;(2)不要滥用词藻,要恰如其分;(3)不要满口术语,要通俗易懂;(4)不要粗词滥调,要语言优美;(5)不要语调平直,要节奏起伏;(6)不要含混不清,要吐字清晰。这样课堂才不至于死气沉沉,学生也不至于昏昏欲睡,学生才会愿意去发现、探究、接受历史中的美。

3.情境创设的感染

情境的创设可分为实物教学、影像教学、问题创设、模拟历史四个方面。实物教学,即以实物的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美、触摸美、欣赏美;影响教学,即利用现代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播放声像资料,使学生融入其中,寻找自己心中的美,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问题创设,即通过提出合理的问题,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用自己已有的对真、善、美的认知,去进一步发现美,产生对美的历史认同感;模拟历史,即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4.发现美

能够欣赏美、感受美,还要能主动发现美,这样才能积累审美情感,内化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发现美的活动方案,例如,寻找绘画的艺术美,(1)用多媒体出示图片;(2)用文字表达对图片的审美报告;(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4)找美术老师或其他鉴赏能力强的人给予点评,形成反思,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博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