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

2013-12-29 00:00:00张琼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自主探究作为深受教育界肯定并被大力推广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无法正确认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无法正确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导致课堂效果不好。提倡自主探究并不等于不要教师引导,相反,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关键字:引导;探究;反思

昨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比的应用》,自我感觉很不好,反复琢磨,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有感于此,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谈谈看法。

一、抛开顾虑大胆引导

作为深受教育界肯定并大力推广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有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仔细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等,为学生锻炼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等创造了条件;它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课改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所需的数学知识,但也常常陷入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轻视教师积极引导的误区。过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似乎每个学生都是神童,都能通过自主探究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教师引导者的身份被淡化,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更有甚者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多寡去评判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多些,往往会被贴上传统教学的标签,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该引导时不敢引导,学生不会探究硬着头皮装探究的怪现象。就拿《比的应用》课堂教学来说吧,在复习环节,学生虽然能从“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这个比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当他们面对新问题“把140个桔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每班各分到多少个桔子?”时却不懂得从3∶2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我将问题抛给学生,以为有了复习环节的精心铺垫,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但结果却是许多学生面对问题一脸迷茫。由于担心过多的引导会招致不相信学生、把学生抱得太紧、就怕学生学不会,当我发现学生一脸迷茫时,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而大多数学生依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我请少数几个解决了问题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法,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我发现那些不能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生,基本上是模仿别人的解法去解决问题。许多教师和我一样,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我们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不等于不要教师引导,自主不是自由,相反,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才能明确探究方向、清楚探究方法、获取探究成果。

二、抓住契机科学引导

自主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主动建构知识,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要在教师积极、科学地引导下进行。

1.在探究陷入困境时进行引导

2.在探究取得成果时进行引导

教师在学生探究陷入困境时进行引导,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的保证,而学生在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及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涉及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种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其中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相同。因此,在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形成如下板书:转化图形→寻找联系→导出公式,这样,当学生面对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问题时,便能借助已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

三、借助探究反思引导

尽管有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但有时学生的自主探究仍然会一波三折,而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使教师反思引导存在的问题。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预设了以下引导方案。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四份快餐的价格中“4”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这一点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借助该情境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进行单位换算,再借助学生熟悉的元、角、分展开引导。

师:4元和4角有什么关系?

生:4元是4角的10倍。

师:反过来呢?

以上就是我如何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问题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请广大朋友多多指教。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