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简谈

2013-12-29 00:00:00杨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故事的背诵以及默写,对学生的理解却没有特别的关注,这就很难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古诗有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重视古诗作者、背景的相关介绍,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了解,也要引发学生进行感情体验,达到古诗学习的新境界,此外还要扩展学生的古诗知识,扩充他们的知识量,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学好古诗,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古诗与现代文不同,古诗大多言简意赅,在理解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修饰词汇进去,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适应,所以就需要教师从古诗本身的特色入手,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古诗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比如,教师首先可以从朗读入手,古诗都有平仄节律的特点,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就显得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很有艺术魅力,教师先从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跟着读的冲动。其次,教师也要对古诗的教学做一些特殊的准备,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材配备的录音材料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新奇的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古诗,比如,有些课文是需要学生通篇背诵的,而古诗只有短短的几十个字,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通过这些内容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古诗背景介绍

前面提到过,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的时候都是直奔主题,直接让学生解决生字词、再进行朗读、解决翻译,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古诗内容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背会,而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了解更多的创作背景,丰富他们的知识见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会注重古诗文背景地介绍,这其实也是介绍作者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赠汪伦》这篇古诗的时候,笔者就给学生讲述了李白写作此诗的相关背景:李白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素有“诗仙”的称呼,为人豪爽、豁达,行为飘逸、随性,平常喜欢饮酒,也喜欢郊游。有一天他收到老县令汪伦的一封信,里面讲到他们那个地方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这就激起了李白强烈的好奇心,他一定要去看看,结果到了之后发现所谓的“十里桃花”其实是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而“万家酒店”其实是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知道被戏弄了也并不生气,而是开怀大笑,还在汪家住了下来。汪伦盛情地款待他,邀他游遍了当地的青山秀水,同时汪伦的多才多艺也使李白不禁萌生与汪伦相见恨晚的情怀。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玩得再开心终究还是要离开,恋恋不舍地离开桃花潭的李白,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赠汪伦》。学生在故事中不仅领悟到李白对汪伦的一片感激之情,同时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其他古诗的教学中也应一样,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笔者也通过对诗文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能够理解作者的感情。

三、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值各项能力形成、发展的特殊时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情感体验、情感表露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回归作者的本位,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情感体验。比如,在《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教学中,笔者就特别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月圆之夜却孤身一人的思乡之情。

四、扩展学生的古诗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课本中只是列举了部分较为经典的古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比较注重对学生扩展古诗知识,以便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古诗知识。比如,利用课下时间给学生抄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诗,以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比如,在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引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例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回家体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吴怀林.古诗教学“六步法”.江西教育,2000.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常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