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是小班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小班化学校是时势所趋,要着眼于为“每一个”创造走向幸福成长“多元化、活动化、个性化”的课程生活而努力,坚持实现让每一所小班化学校成为高品质的学校,从而为小班化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关键词:小班化;课程;团队;多元评价
近年来我区小班化学校生源爆满,良好的办学声誉使小班化学校成为家长人心向往的学校……
回溯我区当前小学校级领导的成长经历,90.9%的领导都曾有过在小班化学校的管理经历;小班化学校有近44.1%的教师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我区一所城中小班化学校仅一个学期接待来自美国、英国、香港以及各省代表团37次……
2011年12月17日和2012年9月14日,《中国教育报》分别以“小班是一种怎样的教育境界”“课程规划: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为题,整版报道了我区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成效。
从在我区召开的第五届长三角小班化研讨会算起,区域推进小班化的实验又过去三年,这三年中,我们在思考什么?是什么成就着学校,成长着校长,发展着师生,形成了我区充满活力、百花争艳的优质均衡小班发展新局面?
课程是小班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我们遵循“整体构建,共同发展,一校一品、和而不同”的理念,致力于构建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小班化学校多样化课程体系和开发丰富的个性化课程,着眼于为“每一个”创造走向幸福成长“多元化、活动化、个性化”的课程生活而努力,坚持实现让每一所小班化学校成为高品质的学校理想,为小班化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一、多维互动,让小班化校长幸福领航
“小班化学校教育联盟”,相信大家对我区这一举措并不陌生。而近年来,我们将这一联盟发展为“提升课程领导力,促进校长幸福成长”的多维对话平台,我们从区域的层面外聘专家学者,内聚科研、教研、培训、信息技术等各方力量建立“专家顾问团”,聘请课程专家深入指导,坚持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组织小班校长从学校文化视角切入,通过课程建设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我们引导学校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来整体设计小班化学校的课程规划,即将校园内所有活动全部纳入学校文化的视野,在与学校历史积淀对话,与校长办学思想对话,与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对话,与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每一所小班化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每一次小班化学校联盟的交流活动,每一所小班化学校,都得到了专家顾问团成员的悉心指导。
对话的过程,是令每一位校长伴随着对课程的理解内心强大的过程,同样也是令每一位校长伴随着对小班化深刻领悟内心变得柔软的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性的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幸福,让幸福的体验和感受要伴随教育全过程”在他们的心中生根。于是,他们喜欢这样的方式理解课程:课程是培养儿童创造的田野;课程是献给儿童幸福的礼物;课程是一段充满馨香与温暖的记忆。于是,他们有了自己的选择——“课程,温暖儿童记忆的礼物”“让每一片绿叶充满生命的灵动”“将博爱融入童心用博学丰厚生命”……
二、课程研训,与伙伴在温暖中携手同行
我们理解的课程研训是一种实践模式,是为促进每一个教师课程理解而设置的一个个话题,组织的一个个共性的主题探讨,开展的一次次教育成果的多样展示……主体是由课程专家、教研科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一线骨干教师、家长等多重角色组成的“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群。一个又一个课程团队建设的研训创意应运而生。
课程团队研训创意1:MBTI助力成长项目
最近,在小班教师的视野中最为关注的是这样一张量表——MBTI职业行为倾向专业测量的指南,它尊重和珍视了教师的“个性”和“差异”。学校斥资请专业的公司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了“MBTI”的测量,每一位教师都得到了一本详尽的分析及建议材料,对自己擅长的工作任务、自己的职业行为倾向的调整改变以及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建议。
借助MBTI,我们可以优化师资组合:优化每一个班级任课教师的配备,优化组合每一个教研组、年级组的任课教师优化组合每一项工作的人员配置,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优化组合,用职业优势为工作服务;对于教师,我们也要从教师群体中发现每一个教师,让每一个教师的优势潜能发挥出来,让教师找到专业发展的“幸福感”,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受惠,让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服务。
课程团队研训创意2:学习型课程开发共同体
中央路小学“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课程开发者”,学校建立若干个学习型课程开发共同体开展课程研发工作,这种任务式、合作式、教学一体化的研修方式很好地发挥了每位教师所长,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密切教育关系,提高合作效度,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师生个人的幸福。
课程团队研训创意3:教师课程成长的抱团行动
以海英小学的课程建设为例,该校开展“抱团行动”,构建学校课程实施的教师共同体,该校在梳理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注重灵活多样的研究团体的组建,比如追问课程研究团队;射击课程研究团队、线描课程研究团队、PCT课程研究团队等。
为了实现团队优化管理和人力资源重组,该校注意了长期稳定与短期流动的结合;不同课程、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相互融合;同一课程、同一团队内部的分工组合。在课程建设中通过共同体的抱团行动,培养了老师善于反思、乐于表达、默契合作的精神。
三、科研引领,课堂创新闪烁智慧星光
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我们从小班化教育的实际出发,注重科研引领。将要解决的问题变成课题,以课题为抓手联系研训开展实证性研究。100%以上的小班化学校有被批准立项的国家、省或市规划课题,80%以上的小班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小班化学校和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1.研究基于目标的有效教学
小班特别强调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适性发展,细目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在区域推进中,我们提出了小班化学校“薄备+厚备”的备课要求。所谓“薄备”,就是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列出核心问题的方式拉出备课的框架。所谓“厚备”,就是“以学立教”“备课备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的小班教师在备课中都有一个调查与预设的环节,即课前了解并确认学生的突出需要,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调查与预设的方法有访谈、对话、过去的教学反思、学生错题集、预习问题、同事的教学体会等。与此相匹配的,在我们的逸仙小学、宇花小学等出现了“长短课”相互结合的操作策略。
我们相信,当我们对学情的把握落实到“每一个”时,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思考能力才有了发展、完善和监控的可能,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激活每一个”。
2.探索课堂教学的操作范式
我们通过课题引领全区小班化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素质。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炼出了具有普适性课堂教学操作建议。重点引导教师从“目标达成、学法指导和个体关注”三个方面,把“每一个”的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如,同仁小学开展了“组元”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教改实验,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追求小学课堂教学的高品质。海英小学结合“追问课堂的研究”,从优化问题设计的角度入手,以问题诊断的形式,研究课堂追问策略,使“追问课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建构适合学生的新学习方式
我们以省重点课题《走向生本:小班化教育课堂新学习方式构建的研究》为依托,教科研人员走近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创造自己的小班化高效教学经验。如,锁金二小开展“L-O-V-E教学”操作范式的研究,围绕“目标、激趣、方法、练习”等四个课堂要素,创造“激趣50法”等高效经验;宇花小学开展“卡通课堂”研究,突破了小班教学中一对一学法指导的操作难点;中央路小学关注学生心理发展需求,重视分析学习所需经验,借小初衔接实验进一步加大学法指导力度,深入各科课堂研究动机激发模式群和迁移会学模式群,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学习理念—课堂实践—反思提炼—课堂再实践—再提炼—逐步固化”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四、多元评价,让今天的课程对接未来
小班化的多元评价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站在小班化的立场,从课程的视角出发,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学校课程规划是否具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课程设计是否更体现适性化、多元化、个性化等现代课程的特征;课程实施是否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程开发是否能为孩子健康而全面的成长提供经历。
透过多元小班课程评价的探索,我们要让今天的课程成为丰富学生生命的礼物,要让今天的课程为学生明天的发展打下情感和智慧的基础。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