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究

2013-12-29 00:00:00朱琴秀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语言的组织及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对精练而严谨的数学语言不能准确地理解。数学语言理解上的障碍使得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甚至畏惧的情绪,它对小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语言。

关键词:数学语言;培养;学习能力

一、如何看待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语言必不可少。数学语言用于表达数学概念及公理的逻辑关系,语言精练、严谨,这使得部分小学生虽会做题却不会表达,能勉强说出来却又不够完整、准确。理解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来。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创造氛围,启发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创造出一个让学生渴望开口的氛围。教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亲近学生,鼓励和赞扬学生自由主动发言,使得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可以自己想象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用数学语言交流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大声并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能促进他们以后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启发学生,适时地为学生营造气氛,让学生自由表达,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的第十册《体积与体积单位》的学习中,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包、文具盒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初步了解“体积”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不同,需要用不同的体积单位来计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体积”及“体积单位”的认识与理解。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不仅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体积的概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为日后的学习计算打好了基础。

2.加强示范,充分引导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且语言表达不成熟,但其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完整流畅、简单明了地阐述数学概念,体现出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加强在数学语言方面的示范作用,会使学生轻松、正确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学生通过模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低年级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由于缺乏对逻辑和抽象知识的认知,往往由于找不到解题方法而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在说明类似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拓宽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看完题目之后,思考“题目主要提供了哪些信息?问题问的是什么?已知条件有哪些?该怎么求?”在示范解题后,可以让学生复述解题的过程,保证弄懂解题步骤中每一步的意思。这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明确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保证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轻车熟路。在教师的亲身示范下,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解题技巧和口头的语言表达。

在讲解十位数的乘除时,我有一次在黑板上列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请用讲过的乘法运算定律对题目进行计算,必须使用简便算法,同时自己组织好数学语言对计算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式子是49×23=( )。对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后,他们主要有下面几种计算方法思路:(1)(50-1)×23;(2)49×(20+3);(3)(50-1)×(20+3)。我在示范了第一种思路的数学解释后,学生自行完成了后两种方法的讲述,都讲到“利用数字拆分”“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到什么什么”。这些数学语言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完善,同时也记住了解题方法。

3.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以前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这样落后的教学模式已被时代淘汰。现代教学中,教学实践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学习,就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悟出数学语言的真意。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在参与实践时,学生可以“近距离”地领略数学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对所认知的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实践教学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当“老师”,鼓励他们说出是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在课堂上当“小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还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同学面前示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可以更加自信。

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会不时地安排学生分成前后桌的学习小组,针对课堂上讲的内容由组员自己出题目,同时回答问题的是组内其他成员。如果回答问题的同学出现了错误,组内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指正。例如,在讲到单位换算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组内学生可以提出问题:3米5分米=( )厘米。这时,教师就帮助其他组员做出分析:3米换算成厘米是300厘米,5分米就是50厘米,加起来等于350厘米。简单的描述,组内学生就能够清楚地明白要将单位统一,之后再相加得到答案。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现实意义

小学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对日后思维拓展及自身素质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对拓展其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语言能力及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地开动脑筋、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这将有利于小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不断探索、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标准的数学语言,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聪敏.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45-46.

[2]张勤.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5):91-92.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