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3-12-29 00:00:00王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数学迈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开端引趣、探知激趣、课尾趣犹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学习兴趣

什么叫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兴趣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不断追求真理,渴望认识世界和力求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习有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的任务,没有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往往从兴趣中产生的,一定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端引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题目,或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计算这样的一道数学题:

qHB7Rtrd7nt3t9QuA5lnoQ==1+2+3+4+…+98+99+100=?

只过了一会儿,周明同学报出了答案:5050。

听到周明同学这么快就报出答案,同学们都很惊奇,老师虽然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也不明白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周明同学告诉大家,他发现从1到100这一百个数,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依次把头尾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101,而这样的数恰好有50对。因此,就可以把从1加到100这道加法题变成101×50的乘法题。他还告诉大家另一种算法是:把头尾两个数加起来就得到101,从1到100有一百个数,就乘以100,再除以2,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怎样求得知识呢?小学生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好得多。

二、探知激趣

学习新知识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应适当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脑思考,合作讨论和自己动手操作,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识过程,让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对学习充满自信。

在“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去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这样上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今天我们要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藏着一个有趣的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吗?

这样,学生探索秘密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比一比这个圆锥的底面、高和圆柱体的底面、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底面分别相等,高也分别相等。接着我把圆锥体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倒几次把它装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手操作,倒三次正好装满。接着问:你们发现圆锥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说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Sh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课尾趣犹在

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课快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如一个圆柱体量杯盛有一定的水,老师将一块不规则的石子放进去,同学们能否求出这块石子的体积?(提示学生:水位上升,自己量一量水位上升的高度)这样的题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其次,是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平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