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寻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3-12-29 00:00:00龚卫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明确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根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寻根:古老动人的神话传说

1.同学们,我们人类是从哪儿来的?又是谁创造了我们?我们的祖先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你知道哪些?

2.这些神话故事都探索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的起源。难道我们的天地真是盘古用斧头劈开的吗?人类真是女娲用泥土捏造的吗?

3.是的,它们只是想象,没有科学依据。那你们想了解人类真正的起源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寻根之旅。

【从神话故事入手探寻人类的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学生探究人类的起源问题。】

二、寻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1.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出示表格。

请大家仔细研究这张表格,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探究,交流发现)

师总结:不管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还是距今2万多年的山顶洞人,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的足迹,我们国家的历史可真悠久。

【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部分内容距今较久远,我通过整合资料,将几种古人类遗F30pg2c+vPtXAVOUSpwnOg==址呈现给学生,通过探究,感悟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2.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示人类演变示意图,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预设:

(1)直立行走:从猿到人演变中一个重要环节。

(2)身体更加强壮。

(3)头部的变化:出示脑容量的变化。

(4)装饰。

(5)制造工具: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发现,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走向文明。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必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时,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因此,在探究“人类演变示意图”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去观察、记录、归纳、探究,感受从猿到人的巨大变化。】

3.是什么促成了古猿到人的变化?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我们的先民通过劳动逐渐从猿进化到了人。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些文物:

(1)衣:骨针缝衣服、纺轮纺织麻布。

(2)食:鱼钩、陶羊可以看出先民开始打鱼、养家畜。从骨耜可以看出先民学会了种植庄稼。

(3)住:从半坡遗址的房子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我们发现祖先从住山洞到住房屋。

(4)行:独木舟,马车。

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多么勤劳!书上是这样说的,读读第79页文字。

【学生通过图片对比认识到祖先生活方式的转变,感受到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4.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火的发明。火是怎样发明的?有了火,原始人可以 ;有了火,原始人可以 。火的发明让我们的先民迈开了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在了解火种诞生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先民生活条件的恶劣以及走向文明的坎坷。】

三、寻根: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1.在我们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炎帝和黄帝。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视频)看完视频交流。

2.炎帝、黄帝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了这么多贡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炎帝、黄帝之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许多朝代。齐读《朝代歌》。他们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一起看看。

3.你有什么想说的?

【无论是炎帝和黄帝的传说,还是这一幅幅图片配上教师的解说,对中华民族历来的辉煌做了一个综合的描述,都让学生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更加深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四、寻根:感人的寻根故事

1.山顶洞人是我们的根,炎黄二帝是我们的根,无数的先民是我们的根,他们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因此,无数的海内外游子,即使远离祖国,也要不远万里回国寻根。请大家快速读第74页的三个故事,看看有哪些海外游子来寻根?

2.其实,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如钱学森、邓稼先,他们在祖国贫困的年代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达了,国力强大了,越来越多的海归也纷纷回国寻根,你看——(出示图片)

3.因为炎黄子孙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齐读)

将来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们的根,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通过寻根故事这一环节,学生充分了解并感受到他们思想行为的原因,激起了自己的爱国情感。一首《龙的传人》,再一次激发学生情感,达到高潮。学生既能在“知”上有所扩展,又能在“情”上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天景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