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备课常规 打造高效课堂

2013-12-29 00:00:00李世鲁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就如何才能备好课进行了探究,旨在使备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备课;课标;教案;高效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有效备课能体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心血,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它包括钻研教材、解读课标、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使备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呢?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吃透教材,把握课标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而课程标准又是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的确立,来源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那么,如何使用好教材和制订出一节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在认真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正确理解课程理念,理清课程设计思路,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才可能使用好教材和制订出一节课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更好地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妥当的处理。在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切不可盲目参照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目标,教学参考书上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要求一般是比较紧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顺利时可以压缩一两课时,教学不顺利时可以放宽一两课时。例如,我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由于理论性较强,又很抽象,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困难,我只能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例题及相关的习题放在一节课来完成,把特例放进另一节课去完成。通过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较好。

二、了解学生,写好教案

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要设计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教师必须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具、课件、提问、练习和作业等。就一节课来说,有的教师总喜欢引用名师们的一些精彩案例,可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考虑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计算器时,先了解学生对计算器掌握了哪些。他们能够按哪些键,会哪些计算,他们还有哪些键的功能没有掌握,怎样按键不容易错,计算速度如何能更快一点,然后再根据了解的这些“学情”加以辅导学生学习。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洗脑,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和同课异构教学法等。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我一般采用演示法或实验法进行教学。我在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教学时,一般采用发现法。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自我反思,汲取精华

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如果教师能把教学反思纳入备课,使教学反思经常化,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我相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就会很快提高。我是这样自我教学反思的: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有时感到心情舒畅,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得心应手,达到了预期效果,我就赶紧把成功的地方记下来,作自我反思;有时感到心情不好,觉得这节课的教学不够乐观,是失误的,我也赶紧把遗憾失误的地方记下来,作自我反思。这样,使成功和失误都成为一种收获!

综上所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加强备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做实备课常规,备好每节课。作为教师,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备课放在首位,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备好课,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爱华镇田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