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与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的弊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时期的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物理学习的理念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活学;乐学
教学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所谓“活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灵活高效地学习。“乐学”就是指快乐地、主动地、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把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当作一种“享受”和“乐趣”。“活学”通过“乐学”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经过思考、比较与综合分析,进而悟出学习的“诀窍”,找到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并用于指导学习实践。因而,“活学”与“乐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活学”与“乐学”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让物理课堂教学“活”起来
1.精心设计、培养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高尔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成了乐事而不是负担,学起来就主动和用心。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在学习《力》一课时,我安排各小组通过不同的形式体验力。甲组提起一个书包,乙组把课桌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丙组把运动的足球接住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力。又如,在学习《密度》一节时,我在课前首先安排各小组学生分别带1千克的棉花、木块、铝块、铁块来。课堂上让同学们观察这些东西,看有什么发现,再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采用做小实验或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2.优化过程、指导学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并进一步提出“浮力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再进一步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新课程理念的顺利实施。
3.合作探究、实际操作,让学生手脑“活”起来。
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收集或自制相关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例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探究,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又如,学习《压强》一章,学生分组讨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较平的铅笔,左右手挤压笔的两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手挤压,受到的压力相等,但受力面积不同,靠笔尖的那只手受力面积小,受到的压强大,所以,要痛一些。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实验效果,比看到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记忆要深得多。让学生尝试初步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与探究中体验物理学习内在的快乐。
二、让物理课堂充满快乐
1.新课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惯性》时,我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而去,车上消防员急忙下车救火,大火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地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笔钱,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这时我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惯性。”接下来教学进行得很顺利。通过讲一个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一节课的成功教学做好铺垫。
2.探究实验,体验快乐。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实验归纳得出的。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如果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对所学物理知识就能领会更深,记忆更牢,用得更活。对此,教师要和学生讲清道理并主动帮助他们探究,使他们真正从实验中感受到学物理的乐趣。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一个小组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98℃时便不再上升,可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在沸点这一项把98℃改成了100℃。我发现后,立即跟他们一起重做此实验,得到水的沸点为98℃,再把实验报告上的数字改成98℃,并跟他们共同分析了当时水的沸点不能达到100℃的原因。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很是高兴,切实地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3.讲课内容生活化、故事化,形式多样搞活课堂气氛。
物理课程抽象、严密、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如果教师能结合物理教学,把讲课内容生活化和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密度的应用》时,老师拿出一枚戒指,一边展示给学生看一边讲课,并风趣地说:“你们认真地看看这枚戒指,它到底是纯银的还是白金的?今天我们就来鉴定一下。”这样学生就议论起来,课堂学习气氛就热烈起来了。又如,在教学《大气压》时,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马德堡趣事”,学生对大气压强是个很大的物理量就心中有数了。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这一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或物理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去研究身边的事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了物理知识,对物理学习有了快乐的成功体验,更加激发并巩固了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虽然很小,但其实是一个大舞台,处处都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艺术与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丽梅.从“不想学”到“我要学”:反抗心理调整个案实录[J].班主任之友,2006(6).
[2]李仁兰.让物理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学习(上),2010(8).
[3]林远.浅谈“乐学”与“活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作者单位 广东省增城市石滩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