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013-12-29 00:00:00郑桥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当前,心理素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重视。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下面,仅从意志品质、思想情感、良好个性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素质的教育。

一、在教学中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今天受教育的一代,即将成为构建21世纪宏伟大厦的钢铁脊梁。但在我国,这一代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教育还没有跳出传统模式,所以,几代人精心呵护的“独苗”没受过挫折教育,遇到困难缺乏信心、缺少勇气、感情脆弱。因此,教师在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意志品质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锤炼。

如《爱迪生》一文中,讲爱迪生为了做实验,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没有实验器具,就从垃圾堆里拣来瓶子、罐子代替;没有实验室,就在火车车厢里占用一个角落等等。不料,一次做实验时不慎失火,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耳朵也被车长打聋。在此巨大打击下,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实验中,他经常遇到各种危险: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硝酸差点弄瞎了他的眼睛,但“他还是顽强地做实验”。以上内容正是爱迪生顽强意志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通过角色转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内心,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唤起学生向文中人物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之中意志品质受到潜移默化地锤炼。

二、在教学中陶冶学生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在对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地分析,对文章内容、意境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把儿童领入一个广阔的情感天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正义与邪恶、矛盾与和谐,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操。

如在教学寓言《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对狼和老山羊的情感体验是通过分析狼和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实现的。狼的假意、欺骗、说谎、诡辩、凶恶随情节的推移触动着学生厌恶、憎恨的情感,而老山羊的善良、聪明、正直也拨动着学生喜爱、愉悦的情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这种情感更为丰富。当教师在结束课文后,进一步提问:“学了课文后,你们有什么体会?”学生抑恶扬善的情感自然迸发,有的说:“像狼一样的坏人我们不能相信他。”有的说:“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善于分析、观察、识破坏人的诡计。”显然,心理教育中情感熏陶的效果已圆满达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一定的交往能力,而良好个性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保证。所以,从小培养积极、宽容、善良、正直的良好个性至关重要。

语文教材中,有一大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榜样群体。如《将相和》中宽容大度的蔺相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中舍己为人的周恩来总理,《小珊瑚》中诚实、善良的小珊瑚等。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形象展示、性格分析、朗读体味、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人物的鲜明个性,受到人物的感染,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参照榜样,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个性。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还有诸多方面,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并且常抓不懈,一定能使语文教学既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又把心理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从而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李渡乡第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