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2013-12-29 00:00:00陈丽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一、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教育学理论中所揭示的教育规律大都是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学校教育严密的组织性是确保系统性的前提条件,而这种组织性又是在系统性的宏观指导下为系统性服务的。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各个环节也都有明显的规范性。

学校教育通过教育内容、学制的层级结构、专业结构和形式结构组成较强的系统性,确保了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保持了连续性。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c4fddb84ae1d0ee4d098f72f31f079a3接是十分重要的。

但凡教育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的与家庭的教育目的相比,有以下特点:1.学校教育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要求。2.学校教育目标清晰、明确、全面,具有法定性质。3.学校教育目标具有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预见。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1.家长教育是启蒙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人一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地、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这里说的家长人格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对人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学校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孩子在走向成年、走向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里的人就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教育要以师生的基本需要为出发点,服务于师生。要想让一个孩子真正进步,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家庭教育要适应校园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充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三个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善于用更加科学的技艺去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沙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