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事政治教育应做到“三要”

2013-12-29 00:00:00乔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初中时事政治课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对时事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时事政治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所认可。但还有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对时事政治课未加重视,这是需要改善的。总的来说,初中时事政治教育要做到“三要”。

一、时事政治教育要尝试专题性

初中时事政治课教育,通常都是与本学年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步进行的,而在这一学年中,国内外时政发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情形,应精心拟出若干个有针对性的教育专题。切忌流水账式地灌输。把所拟专题告诉学生,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多形式切入,多角度剖析,全方位思考,再通过学生收集专题信息内外互动,师生联动,共同交流,达成共识,从而起到了使学生增长见识、净化思想的良好效果和基本作用。

二、时事政治教育要注重思想性

2001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时事政治课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职能,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要做好这种结合,就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紧密联系实际上下工夫。按照这一思路,在让学生了解重大时事的主要知识点的同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心、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时事政治教育要保持经常性

初中时事政治教育应当保持经常性,主要是因为:第一,了解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经常教育。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会与时俱进,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充实、修订和完善。第二,日新月异的时政事态变化,呼唤时政教育保持经常性。第三,保证时事政治教育的经常性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校生活。

时事政治教育要保持经常性,目的还在于要让时事政治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尤其是部分农村初中目前还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拿时事政治教育来说,有的学校根本不重视时政教育课,只是待到初三毕业准备参加中考时,才不得已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背记一些枯燥的时政知识。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好像只有考试中用得上的时事政治才是重要的,这与我们当今所倡导的大教育观、大人才观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利发胜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