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释并例举说明“动态教学”的意义,引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说明“动态教学”有必要作为一种数学思想,并分析了数学教学中非动态教学现象,表明实动态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引领如何实施“动态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态教学;必要性;静态;有效性;教学效率;数学思想
“生命在于运动”,其内涵是:生命产生、生命存在、生命发展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也要充满生命的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学本身是一种“运动”,是动态的过程,数学教学有“生命”就要让数学教学“动”起来,施行数学“动态教学”。
一、什么是数学“动态教学”
笔者自定义:数学“动态教学”是一种数学思想,关键在于“运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静态知识技能和与之各种相关的因素处于“运动”状态,在“运动”中发展变化,达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就是“动态教学”。举例说明:
例1.下图:表示阴影部分是几分之几?
例2.3 m=( ) cm,一般思考:1 m=100 cm,3 m是3个1 m,即3个100 cm,所以3 m=300 cm。“动态教学”思考:1 m=100 cm,单位“m”换成“cm”,单位缩小100倍,数据“3”扩大100倍为“300”,即3 m=300 cm。
二、“动态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这说明: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运动”的变化过程,即数学教学就是“动态教学”过程,非“传道授业解惑”那样简单的“静态教学”过程,“动态教学”应当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常见的分类、转化思、集合、函数、模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都渗透着“动态思想”。因此,数学“动态教学”有必要作为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学教学中“非动态教学”现象
1.目标定位一成不变
大多数教师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轻视其他目标,以至于其他目标处于静止状态,思想、思维、能力、方法等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以至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累积越多,思维和能力反而下降。
2.重结果轻过程
有教师把知识看作是静态的、没生命的东西。不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而是直接或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记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就茫然。
3.纯粹的数学教学
纯粹的数学教学活动,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的对象不是“数学”,而是“算术”,学习活动仅停留在数字和文字符号的游戏,学生思维也是静态而非动态。
4.解决问题“模拟化”
学生靠记忆的套用公式解决问题,靠教师“牵引”着解决问题,学生依靠记忆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解决问题“公式化”“程序化”。并非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有效实施数学“动态教学”的途径
1.正确理解“动态教学”意义
实施数学“动态教学”,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动态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实施“动态教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建立“动态教学”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师生应具有多样的数学思想。多样的数学思想渗透隐含着“动态思想”。因此,“动态思想”比其他数学思想更有价值,师生都应具备“动态教学”数学思想。
3.完善“动态教学”理论
“动态教学”是一个全新的数学思想,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或多或少都有渗透和体现,只是还没上升为理论,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还不成熟的系统。完善该理论,在理论指引下实践,实践中完善理论后再实践,真正发挥其作用。
4.“动态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和各个环节
各种数学思想中都隐含有“动态思想”,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变化、动态的过程,所以,“动态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贯穿在每节课堂的每个环节,让学生行为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思维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在运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动态教学”无处不在,正确理解“动态教学”实质意义,实施有效的“动态教学”,必将提高教学效益,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谢洪明,男,汉族,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省级数学骨干教师。
余进,女,汉族,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市级数学骨干教师。
(作者单位 谢洪明:四川省犍为县寿保中心小学 余进:四川省犍为县清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