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2013-12-29 00:00:00骆定奎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要忽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并不等于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少语文教师把课上成了资料图片的罗列,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只是形式上的热闹,教师缺乏归纳和提升,教师成了旁观者,并没有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到头来,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和谐教育

目前在中考和高考的两大指挥棒的主导下,每一个老师和同学对考试成绩丝毫不敢懈怠,正因为如此,有不少老师为了提高成绩,刻意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造成了学生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了师生关系。本人通过几年的探索,总结出:和谐教育才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和学生的和谐

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从事特殊认识活动的场所,而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却把课堂视为一个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可是现在我们中的不少语文课堂不但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反而把课堂变成了“军营”,教师是发号施令的“首长”,活泼好动的孩子成了绝对服从的“士兵”,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学生没有积极思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凝固了,想象的翅膀僵硬了。所以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潜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例如,我在教《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感到重点多,难点多,逐个讲,太繁琐,蜻蜓点水,学生一无所得。于是,我就一改往日的做法,先让学生自读文章,分工合作,给孔乙己填个履历表,这个表一出示,学生先是惊奇,然后便是群情激昂,学生立即翻书阅读,有了疑难就相互讨论,几乎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我在这当中只起一个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成功的课堂应是师生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融,否则教学气氛就会凝固,学生思维就会停顿。课堂上只有形成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打开他们的情感闸门。正因如此,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也更加有条件与学生架设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达到训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的目的。那么,这种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我认为用精美的语言导入来营造一个和谐的情感氛围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设计导语的目的是为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来,同时,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也会奠定整节课的感情基调,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例如,我在讲《春》这篇课文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来写的,那春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若要真正长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教学风格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如,剖析议论文,要用哲理性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分析说明文,语言力求准确客观;提炼主题时,慷慨激昂,不失时机地做到文道统一。教师的这些精心设计,都是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听、乐写、乐说、乐读中培养使用语文的技能。另外,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配以不同的音乐,有时还可以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的神经,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作为语文老师,上课时声音一定要宏亮,吐字要清晰,并做到高低有节,轻重有度,语气、语调要亲切自然,抑扬顿挫,体态语的使用应恰到好处,运用各种语气、语调表情达意,力争做到有艺术处理之功,却无人工雕琢之痕,真正达到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三、要有和谐的作业观

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的作业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作业过分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的,在作业的批改上是结论性的,批改后的作业再划一个等级,这种做法往往会对部分学生造成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厌恶做作业,甚至反感这个科目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现在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了以前那种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同一个问题得出同一个答案的怪圈。在作业的内容上,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都突出了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在作业的形式上体现了新颖性和多样性。在题目的表述上尽量做到趣味化和心理化,在作业的评判上,我非常重视过程性和鼓励性,多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这样一来,不管学习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做语文作业,不知不觉中,我所代班级的语文成绩在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心理上也感到很满足。

总之,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充分把握教材和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尊重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有一颗通融的心,为他们营造活跃、自由、和谐的思维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坚信,和谐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