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低效的原因及反思

2013-12-29 00:00:00蒋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2期

摘 要:针对中学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分析了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反思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低效;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老师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低效的现象。笔者将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反思对策。

原因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通过笔者观察,在实践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某次讨论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看法。

观点1:平时教学中很少用到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但为了赢得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好感,在公开课和评比课中会采用这一方式,。

观点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

观点3:通过比较和分析课堂的投入时间和学习效果,认为合作性学习效率低下。而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合作性学习对提高学生成绩作用不大。

反思一: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动手能力,带着问题进课堂,把握好教与不教的尺度,留给学生一个适当的、可以自由考虑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有效地寻找和鉴定主要信息,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原因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应身体力行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验学习。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有时过于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例如,一些教师会设计make an interview、续写故事、辩论等教学活动,如果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则会导致小组活动草草收场,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反思二:

教师应确定自己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架好生生互助学习的桥梁。当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可以正面传授,对小组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教师应深入几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倾听、观察和指导,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原因三:学习小组组建不合理

一些教师对如何合理地搭建学习小组存在困惑。他们认为依靠合作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帮组学习差的学生。这样的分组方法容易给一部分优秀学生造成超越于集体的优越感,而给学困生带来自卑感。这就使得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某些优秀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使合作学习“名存实亡”。

案例:在教学实践中,某教师往往有意识地按照学习成绩将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为了拓展教学内容,布置了教学任务供学生讨论。在汇报讨论内容时,英语水平较高或外向的学生总是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学习任务。而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差,不能用英语完整地或顺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成了配角,甚至无所事事。

反思三:

1.教师应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优势,通过互补式分组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好、中、差。

2.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在分配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长,使每个成员都担任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源收集者、组织者、时间控制员、总结者、报告人等,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有活干,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分享成功的乐趣。或者是在评价时使用捆绑法,即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作为小组的评价和奖励依据,确保分工到个人,做到人人有责。

3.教师让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困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能有所收获。

原因四:合作学习中讨论的内容不符合学情

合作学习虽然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英语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比如,单词的记忆,一些语言知识点,还有一些语法的掌握等等都不太适合合作学习。上述例子中的知识内容是属于英语事实性知识,学习起来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难点,这些内容的答案是唯一性的,不具有讨论的价值。因此答案唯一的学习内容一般不适合运用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学习主要是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的,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是讨论或探究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则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而过难又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开展。

反思四: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合作学习的问题,同时注意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首先教师要在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学习目标是教学准备、实施的指挥棒,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课前教师要分析教材和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并且合作学习内容要有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这就要求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这是一个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实施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活动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二是活动过程要具有探索性,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如,深圳牛津版7A Chapter 2课文描述了一个叫Wendy的学生的日常生活。Wendy的部分日常安排、兴趣爱好和其他中学生是相似的,但她又被誉为“神童”,这也就意味着她生活中有异于普通中学生的一面。这应是学生的兴趣点,有讨论价值,属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区域。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较Wendy和普通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讨论以下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Wendy?(2)What kind of students are successful?

原因五: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一旦他们的发言被别人否定,他们往往会放弃合作学习。同时初中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自我的欲望。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尊重和理解别人,不知道怎样去妥善地处理合作小组内的争议。

案例:某教师教学深圳牛津版 8BChapter5 LangLang: Piano Prodigy时,把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请学生在阅读完课文的基础上,以I am a successful person为主题讨论。在一个小组中,A同学结巴地说:“I am a successful person. I work hard...刚讲了两句,就被B同学打断了。

反思五:

当合作学习中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教授合作技巧。例如:专心倾听别人的观点,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组员间有争议时,能相互沟通并妥善地处理。合作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安全的交流空间,有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英语交流。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但是教师要加强对这一学习方式的探究,努力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力求提高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汪霞.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J].课程与教师,2004(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田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