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小学六年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的丰富性,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当少,形势不容乐观。从调查现状、增强农村孩子阅读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培养阅读兴趣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阐述有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重要性;有效培养;阅读兴趣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那么,如何来真正有效地激发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小小的实践。
一、调查分析,查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读书状况,以及家长的想法,去年下半年我对我校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如下:
问题一:你平时都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问题二:你阅读的书籍是怎么决定的?
问题三: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你会利用什么时间阅读?
结果表明,从读物的类型来看,学生喜欢看通俗读物,而对文学与科技读物不感兴趣。原因是篇幅较长,比较枯燥。从目的来看,学生的读书很大程度是长辈的要求与决定,主动读书的较少,因此阅读能力较低,即便是为提高而读书的学生,也很少有写心得、谈体会的读书笔记。再从阅读时间上看,不到一半学生能坚持天天读些课外书。
学生会这样,主要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需求,更不会互相借阅,体会不到读书的意义,即使有部分家长购买了不少的书籍,学生也没有好好地去读。
二、了解根本,开药方
小学阶段又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何况我们这些不经常接触新鲜事物的农村的孩子,他们也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齐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的故事或传记故事。作为这些农村孩子的老师,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责无旁贷。
三、对症下药,有疗效
读书应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读书的主动性、创造性。围绕这个问题,我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环境布置,着眼gDKAyYmG/mzyYBhSXxMPCT9SUkUZWBgJeRu7CgPwR9o=于趣
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大力提倡读书的习惯,重视读书环境的建设,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班级要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使之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如我精选了《一只有教养的狼》这个绘本故事,放大展示在读书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人的一生要不断读书、做事情要有恒心的教育。走廊上有《论语》句子,每月黑板报都会出一本绘本书,师生共读……
2.开展活动,激活于巧
当教师把学生引进阅读的大门后,为了让学生愿意长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读书。
3.家长共读,挥洒于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应是学生、家长、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我与孩子同阅读”活动(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亲子阅读”)。每周五向全班同学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带回家和父母亲共同阅读,反复讨论,下周一与同桌合作在《小组学习心得》上写上各自的体会,把记录本交给老师审阅。最后全班交流心得,回家告诉父母成果,达到亲子互动,共同提升水平的目的。
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如同花香一般,熏陶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4.多样评价,博识以恒
我根据学生平时非常关心自己的QQ等级这一现象,就借鉴了这种等级制度来作为学生的读书奖励措施,具体做法为:采取读书升级的制度考评学生的读书成果,根据其作品质量评等级,根据等级积分,当积分足够将升级成为星星级、月亮级和太阳级的三级称号。当学生获得太阳级别的读书之星称号时,便可获得奖品──老师准备的精美的书籍一本。为了获得星级称号,孩子们比以往努力多了,课间可见三五个孩子坐一起看同一本书,还有孩子会讨论自己看过的有趣故事,更有孩子会让我帮忙推荐书籍。
从实施制度至今,他们创做出了一本更比一本精美的读书作品,已经有13名孩子获得了星星级证书,正朝着月亮级进发……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参考文献:
江平.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前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