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改革犹如暖暖春风,给音乐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希望与挑战。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去推动音乐教学、教育的发展,进而在音乐教育教学与尝试中,在实施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过程中,深入体会音乐新课改的含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理解与创新;情感互动;艺术升华
课程改革犹如暖暖春风,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希望与挑战。我认为音乐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彻底否定,而是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在音乐教育教学与尝试中,在实施音乐教育新课改的过程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音乐新课改的含义。
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审美教育。因此,作为教育中拥有主导地位的教师,首先要借助新课改这一平台,更新教育理念,利用有限的教育时间,努力挖掘自己的教育方法,借鉴他人的先进教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育方法。
新时期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遵循其生理特点及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其生活经验及实际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相应的,我们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符合音乐审美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让学生“美”起来,这种“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并自然地流露与表现出来,确实使学生得到音乐美的身心体验。
传统的音乐教育只是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想转变这种观念,教师必须打破这种常规,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自己的视觉与触觉去把握,去创造。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让学生懂得音乐是随意的美,让他们喜欢这种美,愿意去体验这种美,然后达到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去表达自己对美的体验,升华对美的体验。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以往的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与技巧,评价一个学生音乐的好坏,就看他唱歌是否走调,节奏是否稳定等,而在现阶段的评价机制中,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在考核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应增加一项内容,让学生参与评价,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新,让他们的特长在不同形式的表现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注重感情交流与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两个必不可少的主体,新课改下的教学应该是互动互学的过程,教师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整节课都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与状态。在时间的把握上,要给学生充分的理解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应从兴趣入手,以学生自LdG/oxWk+moS+Rzd+4+0yw==主学习为主,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因此,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理念的转变上,只有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上实现深刻的转变,才能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才可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感情、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过程。
音乐是一种语言,是运用各种音乐要素来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将所有的学生都收纳其中,而是要区别对待,如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喜欢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稍有一点鼓励,就会有很大进步;有的同学对表扬不屑一顾,常常我行我素;有的同学骄傲自满,有一点成绩就会沾沾自喜等,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欲望,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及创造力。音乐无论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还是“寓教于乐”的功能实现,都是以情感为中介而体现的,所以说,情感是音乐教育的归宿。要融情于教,以教育情。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音乐教学的情感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双方全身心投入,有利于艺术创造的进一步升华,有利于调动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
音乐,作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坚信,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基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成效必将显现出来,音乐新课改将对音乐基础教育带来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