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喜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真正使他们找回独一无二的自己。
关键词:事业;工程;品行
教育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授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养成一种正确、严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如清华大学校训所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高尚师德树楷模
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严于律己,因为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用“师德”标尺时刻衡量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约束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争做符合社会要求,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二、人文环境蕴品行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学会谴责;生活在敌视中的孩子,学会好斗;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学会忧心忡忡;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学会自信;生活在关爱中孩子,学会关爱他人。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何等重要。
1.家庭式和谐班级氛围的营造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一面旗帜。工作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接触、交往。课间饭后,聊天说笑;遇到困难,及时出手相助;产生思想问题,主动做知己,并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与家长密切沟通,做让孩子贴心,让家长放心,让领导省心的教师。
2.班风正,学风盛
制订一套个性化的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俗语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级管理要做到真正的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心悦诚服,他们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在不断摩擦碰撞中一起成长。放下架子,不但没有失去同学的尊敬,反而更加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三、课堂阵地育品德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需要以课文为主要导航工具。面对教材中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需要用心灵去同作者对话,同学生对话,真正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得到情绪体验。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得到道德与美的陶冶。
2.用伟大的人物形象影响学生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字精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学中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3.联系实际进行德育启迪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精美的文章,给了学生无限的思维启迪,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增长了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引领他们学以致用,让他们逐渐聪明起来,逐渐长大,成熟起来,成为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
4.创设情境进行德育熏陶
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创设出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写景的文章,可以配以挂图或利用现代媒体来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
语文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孕育孩子们开创未来事业的精神,夯实人生成功的基础。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让学生在享受知识的同时,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喜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真正使他们找回独一无二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章新建,康庄.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四平: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0.
[2]潘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N].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0.
[3]王铁军.让道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1.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东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