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是中小企业的最好时机

2013-12-29 00:00:00闫小青
中国周刊 2013年12期

卡洛斯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前总干事。曾是阿根廷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的工业与矿产部部长,也是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官员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新经济的里程碑

中国周刊:2009年,是什么样的契机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下简称工发组织)组建了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这样一个咨商机构?

卡洛斯:过去,联合国组织在整个世界经济和世界秩序当中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在维和、经济发展、促进投资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对整个世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8金融浪潮以后,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像世界银行、IMF等传统国际组织在调适这些问题方面也力有不逮了。新的时代来了,不能再去用过去的体制去推动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中国周刊:您怎样看待联盟的作用?

卡洛斯:此前,鲜有专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组织。在工发组织服务时,我就想成立一个新组织,让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世界经济之间有机地连接起来。2009年我参与组建了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这是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组织,希望能够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让企业们能从中获利。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而未来我认为它将成为新经济结构下的里程碑。

中国周刊:过去的成就是什么?

卡洛斯:联盟在过去开展的工作实际上是提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通过什么形式呢?通过充分的国际交流,过去四年里,我们组织了超过二十次、六千人次以上的贸易投资对接。除了传统的国际组织做法,同时,我们还有了一个框架性的机构,在七个国家设有办事处。从资金的角度来讲,我个人成立的商务发展联盟有一个基金会,目前已有4亿美金的基金融资,为需要资金的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周刊:联盟如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

卡洛斯:你会发现,我们联盟的演说都有共同特点,即为企业提供全球化的公共产品,包括信息、创新、技术。而政府只是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不可能有全球性的政府。全球化进程中,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更开放的市场,还有更紧密的合作。比如阿根廷想向中国进口食品,当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中小企业联盟来协调解决。

中国周刊:好处是什么?

卡洛斯:全球化提供了贸易机会,但投资最大的瓶颈在于信息不对等,更有关系的不对等。中国企业想去印度,或者阿根廷的农产品想进入中国,政策、贸易、关税壁垒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个有效的国际机制协调,政府做不了,国际机制做不了,我们联盟去做,我们提供的是实际的商帮、商圈,这就是公共产品,把有效的资源带过来跟世界各处的网络结合在一起,任何政府或者个人公司都可以接触、获得这些资源。

中国周刊:听起来和互联网平台有些类似,门户开放自由分享。

卡洛斯:信息的自由共享是和互联网非常相似的,但我们的平台并不是虚拟的,而是真实的、企业对企业的。必须有专门的组织来提供全球化的公共产品。

中小企业的最好时机

中国周刊:在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可能和联盟有些区别。你们怎么定义中小企业?

卡洛斯:这点我知道,中国的定义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定义并不是说你做多大,而是有完整的公司结构,能够提供专门产品或者服务的,一般的商业组织也不算在其中。

中国周刊:您为什么特别关心中小企业的发展?

卡洛斯:我们希望通过发展中小企业,解决社会安全问题。我一直关注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G20国家中,它提供的税收贡献率超过50%,它吸收社会的劳动力,提供的就业率会超过50%,甚至在某些国家超过60%。2020年,世界将增加到80亿人,我们如何提供80亿份工作?工业发达后,提供的工作越来越少,科技创新取代了原本的人力劳动。但是,如此重要的中小企业目前却处在一个世界性的被歧视的状态下,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只有15%,有些国家甚至只有5%,它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本化。它的贡献率最大,享受的待遇却最小。

中国周刊:联盟可以改变中小企业的地位?

卡洛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全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个体要从全球化的市场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不是一个噱头。我们不是一个政府,政府的机制实际上是低效的,政府也管不了一切的事情。

我们呢?我们是提供一些政府想提供但提供不了的服务,或者是政府不愿意提供的服务。比如像信息,信息是一种资产,比如说商业信息、贸易信息。在这方面,大公司占有更多的优势,小企业总是被迫单打独斗。现在,我们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资本,包括聚合效应。小企业聚在一起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我们提供这种新的公共产品,就是搭建一个平台。

中国周刊: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卡洛斯:整个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兴经济体在中国的领导下已经取代老的经济体的领导地位。

我们知道,自从1880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以后,出现了新型中产阶级阶层。当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兴起,它正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新中产阶级随之兴起。如果你将中产阶级按消费能力定义为每天消费10到100美元,那2020年就有20亿人成为中产阶级。2009年,如果将欧洲和美国的加起来有54%的人达到这一水平,而亚洲只有23%,但是到2020年时,亚洲将达到54%,这是一个预计,说明新的时代将要到来。

这之中有中小企业在新兴经济体中参与的结果,而且未来参与度会更高。目前中小企业在新兴经济中只占了15%Mtyxi8j7xInSZqEDMPhNwg==,因此还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更大利润,得到更多成长,创造更多岗位。小企业未来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机会,这是社会的必然。大的经济体,大的公司整个的效率正在解体、正在分散,而中小企业有更有效的机制,这正是中小企业的最好时机。

全球化里的中国企业

中国周刊: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

卡洛斯:我对中国的发展一直是非常关注,从阿根廷做工业部长到工发组织总干事,我曾经和中国前主席江泽民、前总理朱镕基,还有很多经济学家探讨过这一问题。

我一直非常看好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尤其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家,最后成了世界知名的企业,像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等。而在未来,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就要靠发展中国家涌现出的一大批创业者来实现。

中国周刊:应该说,阿里巴巴更是全球化的产物,是新经济的产物,还是一个开放的结果。

卡洛斯: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他们抓住了全球化的机会,抓住了市场开放的机会。而且,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一些不同,政府会提供更多的刺激和保护。

中国周刊:这种保护会带来怎么具体的不同?

卡洛斯:一方面,中国企业家在许多领域都占有领导作用,不光是制造者,还有研究者。而且,中国的企业一直以价格优势取胜,政府在此给予支持,中国企业的产品,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国内都是低成本、低利润的。

中国周刊:联盟曾推选一批首席企业家,他们将来会为小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动力?

卡洛斯:大企业和小企业是互生关系,小企业想要成长,没有大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也是不现实的。比如从华为成长历程来讲,它首先是大企业代工,然后在整个发展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市场机会。现在已经有了全球化的网络,将会衍生出更多的机会,从制造业来讲,过去二十年它就是单纯的制造业,而现在全球化的合作给制造业衍生出很多第三产业的服务。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跨时空、跨地界的沟通会给中国和世界的企业带来更丰富的机会。

中国周刊:随着联盟的壮大,它会不会发展成臃肿官僚的机构?它的效率如何保障?

卡洛斯:不会,绝对不会。联盟不是一个大楼,更不是一个只会写报告、做演讲的官僚组织,它是一个有效的网络。联盟主席都是各国的前政要和在学术界、实业界中富有实践经验、有实力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政治资源,包括资本资源。这些人现在在做的,就是把整个世界的网络要素复合叠加,把它真正整合起来。一方面是世界性地整合,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把中国与世界连起来。